“基层女性”王慧玲,发表“不婚不育不恋爱,要恋爱就找老外”等极端言论,社会需要如何认识?

“基层女性”王慧玲,发表“不婚不育不恋爱,要恋爱就找老外”等极端言论,社会需要如何认识?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无论女性主义崛起的“英雄人物”还是者“教主”所输出的价值观,都需要让感性认识回归到理性,而理性回归必然要结合自身情况去作用个人。

  最近,王慧玲因其一系列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

  这件事涉及到女性主义觉醒以及男女价值观矛盾的方面。所以,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来分析这件事情。

  1.什么是理性,什么又是感性?

  感性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而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一朵花的颜色、形状,闻到它的香气,触摸到它的花瓣质感等,这些直观的感受构成了对这朵花的感性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而通过对各种花卉生长、发育、繁殖等多方面感性材料的深入分析,总结出植物生长的普遍规律,这就是理性认识的体现。

  2.王慧玲事件中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那些是感性认识?

  许多人对王慧玲的关注和评价,最初多是基于感性认识。通过她的自媒体账号或者写的《基层女性》也罢。

  她所讲述的自身经历,如从农村走出来,9岁开始照顾弟弟,打工辛苦钱被寄回重男轻女的家,生病母亲让其还钱等,这些生动具体的故事,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尤其是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基层女性,她们从王慧玲的经历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同情与认同。

  此外,王慧玲语言表达直白、大胆,甚至有些偏激,这种表达风格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性,能迅速抓住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对她及其观点产生直观的感受和情绪反应。

  哪些又是理性认识?

  然而,当我们运用理性思维去深入分析王慧玲的言论时,就会发现诸多问题。

  她声称女人是浑身是宝的母猪,将中国男人贬得一无是处,鼓励女性找外国男人谈恋爱且不要步入婚姻等观点。

  这到底是什么逆天发言。

  这些言论并非基于客观、全面的社会调查和理性分析,而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和主观偏见,忽略了婚姻中两性的共同责任以及社会中复杂多样的婚姻状况和个体差异。

  从社会影响来看,她的言论容易煽动男女对立情绪,破坏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稳定,与真正的女性独立和性别平等背道而驰,也没有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男女价值观对立等问题的出现本质是对底层劳动人民剥削价值观的衍生价值观。

  为什么这么说?以男女价值观冲突来看。

  从社会结构来看,底层劳动人民本身就处在资源相对匮乏、机会相对较少的困境。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压力极易扭曲价值观。而马克思主义中,资本主义对人的剥削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剥削。

  例如,贫困地区,重男轻女观念盛行,这并非单纯的性别歧视,而是在有限资源下,家庭基于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更能承担起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重任,于是将更多资源倾斜,而女性则被忽视甚至被剥削其权益。

  这种底层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不公,就是剥削价值观的一种体现,而现代社会就演变成了男女在婚姻、职业、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的价值观对立。

  以婚姻市场为例,一些极端言论如“女性不要嫁给穷男人”“男性要找能伺候家庭的女性”等,看似是男女之间的互相挑剔,实则反映出底层人民在经济压力下对婚姻功利性的过度强调。

  双方都在试图从婚姻中获取更多利益,避免自身被“剥削”,而这种心态源于底层长期面临的经济困境与剥削式的生存竞争。

  同样在职业领域,女性面临的职场天花板和男性面临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与低回报,也被错误地归结为男女之间的对立。

  实际上是底层劳动人民整体在社会资源分配体系中处于劣势,这种劣势引发的焦虑和不满通过男女价值观的冲突表现出来。

  4.女性主义崛起是底层社会资源分配的发声者,无论男女群体团结才是解决问题的路径。

  长期以来,基层女性在社会中经历者阶级以及性别的双重压迫。

  这一点都是无法逃避的事情。从家庭内部资源分配的重男轻女,到社会职场中性别歧视,都体现了社会中女性的性别压迫。同时,作为底层人民又处在社会资源分配的劣势地位。

  而女性主义的兴起,正是对这种不合理现状的抗争。

  它要求打破传统性别观念的枷锁,让女性在教育、就业、政治参与等各个领域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与资源。

  这不仅是为了女性自身的解放,更是为了底层社会整体资源分配的优化。

  因为当占人口半数的女性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时,整个底层社会将被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资源的分配也将更加合理与高效。

  而这个崛起过程,为什么女性主义崛起这么重要?

  女性主义的支持者并非完全是女性群体,还可以有男性群体。它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敢于向着不平等的现状发声,代表着弱势群体发声。

  这个过程回归到文章最开始感性认识以及理性认识中,因为我们都知道女性的感性思维非常强,所以当他们面临到这种不公平的困境就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但感性认识回归到理性,可以形成更大的力量去向这类不公平现象说不。

  所以,女性主义崛起应该不止又女性群体的力量,也应该有男性群体的力量。而底层人民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团结才是解决问题的力量。

  5.女性主义力量很大,但谨防“造神”,造成反向力量引导。

  女性主义的力量很大,所以屡屡就会出现一大批吃着这种流量的网红人士出来,比如杨笠,比如王慧玲。

  他们的一些认知的确是代表女性崛起的价值观,比如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但问题是:他们靠着女性主义本身的力量让自己成为知名人士,就开始大量输出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还能不能代表女性这个问题还未解决,就已经深深影响了那些把这类人奉为“教主”的一批人。所以,在这类问题上极易引起矛盾。

  我想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价值观,都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感性出发回归到理性认识。不然,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比如知行合一。网络上很火的: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并没有感悟到这种道理的重要性,所以即使知道了这些道理,也不会认为它们很重要,只能说你知道而已。

  所以,无论女性主义崛起的“英雄人物”还是者“教主”所输出的价值观,都需要让感性认识回归到理性,而理性回归必然要结合自身情况去作用个人。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