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是“无用之用”

文科是“无用之用”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偶然看到一篇说“文科”重要的文章,文章的题目中有——文科是“无用之用”——的字样。被文章题目所吸引,因为起初还以为它的“无用之用”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中的“无用之用”。大概看了那文章,才知道,它的“无用之用”就是“无用”。

从文章这样错用“无用之用”来看,的确好的“文科”教育不是“无用”,而是“有用”,因为,现在的情况是,连鼓吹“文科”“有用”的文章都错用“无用之用”了,都在遣词造句上出问题了。同样,搞“理工科”的,如果在遣词造句上面出了问题,恐怕也未必能够真的把“理工科”搞好。这说明,“文科”不是“无用”,而是“有用”,是被搞成了“无用”。学好“文科”不仅是对“文科”学生的起码要求,也是对“理工科”学生的起码要求。好在,现在高中教育已经开始不分文理科了。

搜索知道,广义的文科是指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狭义的文科是指高中文理分科时选择的科目。从这个定义看,文科的确不是“无用”,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文科是“有用”的,即便是“无用”的,也是“方为大用”的那种“无用之用”。

搞广义“文科”的,也就是搞“人文社会学科”的,如果离开了对“理工科”深刻理解,恐怕搞不好“人文社会学科”。即便是学狭义“文科”的,如果学不好“数学”,恐怕也不可能真正学好“文科”。

“文科生”也学数学。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和工程的基础。 它通常被称为“理工科之母”,因为它在促进人类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和开发新技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对科学和工程如此重要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它提供了一种精确而严谨的语言来描述自然世界。所以,学“文科”的,如果学好了数学,有了这个基础,对“理工科”有深刻理解,是完全可能的。掌握好数学,有助于避免搞“文科”时容易出现的华而不实和虚头巴脑。从这个角度说,要像学“理科”一样学“文科”。

对学好“文科”的要求,其实比对学好“理工科”的要求更高,这是由它们不同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文科”的研究对象包括“理工科”的研究对象。所以,学“文科”的、搞文科的,也得学“理工科”,也得搞“理工科”,否则,就学不好就搞不好“文科”。

“文科”之所以看起来比“理工科”更容易学,更容易搞,是因教育者不学无术而根本无法胜任“文科”教学的结果。“文科”看似因谁都能说上几句而就以为无论是谁都能搞,看似入门容易,这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谁都可以搞,虽然真正入门“文科”并不容易;“理工科”看似因不是谁都能说上几句而就以为不是谁都能搞的,看似入门不容易,这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能入门就必然能搞好,虽然未必真正入门了。这些容易和不容易都是肤浅的表象。其实,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学好和搞好都不容易。

目前学校对“理工科”的所谓“重视”和对“文科”的所谓“轻视”,准确地说,是对都被搞成“无用”的“理工科”和“文科”的重视和轻视。所谓重视和轻视,是五十步笑百步,是半斤八两,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这种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视和轻视,在实际生活中又是什么样子呢?先不说,学校老师一激动会说出“理科生”学“理科”都学傻了这样的话。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会有诸如此类的感性认识。

前一段儿时间,偶遇一孩子家长,谈话中知道,那家长的儿子是某著名985高校“理工科”研究生,找了一同校“文科”研究生做女朋友。那家长说,女孩子是学“思政”的,“心眼儿”多,“理工男”的儿子则“心眼儿”相对不足。那家长,还为此“苦恼”了。用“文科生”和“理科生”描述这两个孩子或许是一种未必准确的表达习惯。但是,“文科”在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感性认识中,也绝非“无用”。

学好了,“文科”和“理工科”都“有用”;学不好,学什么都“无用”。如此无聊地、厚此薄彼地区分“文科”和“理工科”的结果是,它们基本都被搞砸了,都基本“无用”了。不是吗?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