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匮肾气丸”的来源
《金匮要略》(东汉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所著)“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中的“崔氏八味丸”和“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的“肾气丸”都是同一处方:
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一两),附子(一枚炮)。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应用有五:
一、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二、治虚劳腰痛小便不利;
三、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四、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五、治妇女转胞不得溺,以胞系了戾,但利小便则愈。
《金匮要略》中该方仅有“崔氏八味丸”与“肾气丸”两个名称,而“金匮肾气丸”的命名是后人加上去的。但这就是古方金匮肾气丸的原方。
二、“八味丸”的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陈师文等撰,成书于1110年)“卷之五·治诸虚(附骨蒸)”对《金匮要略》肾气丸作了改动,将桂枝改为肉桂,干地黄改为熟地黄,加大肉桂及制附子的用量,提高了整方的温补功效,用于肾气虚乏,取名“八味丸”:
八味丸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 飲食。又治香港腳上沖,少腹不仁,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胞,小便不通,並宜服之。
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乾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久服壯元陽,益精髓,活血駐顏,強志輕身。
由于《局方》八味丸温补肾气功效显著,而原方又出自《金匮要略》,所以后世习惯将其称之为“金匮肾气丸”;又因为《局方》八味丸比六味地黄丸多了肉桂、制附子两味药(共八味),所以后世又习称其为“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后世也有称其为“阳八味”的。
三、“六味地黄丸”的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宋代太医钱乙著,成书于1119年)针对小儿“肾无实,必主虚”的病理特点,去掉金匮肾气丸中附子、肉桂两味药,将剩下的六味药组方取名为“地黄丸”,治疗小儿肾虚:
地黄丸
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服,温水化下三丸。
在宋代以后的医学典籍中,六味地黄丸应用极为广泛,遍布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杂症,现主要用于肾阴虚证。因为“地黄丸”是从“金匮肾气丸”(八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减味化成,所以叫“六味地黄丸”,也有叫“钱氏六味丸”的。
四、“济生肾气丸”的化裁
《严氏济生方》(简称《济生方》,南宋严用和著,成书于1253年)在“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化裁:加入川牛膝(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山药炒用,名为“加味肾气丸”:
加味肾气丸 治肾虚腰重脚重,小便不利。
附子(炮,二两),白茯苓(去皮)、泽泻、山茱萸(取肉)、山药(炒)、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一两,官桂(不见火)、川牛膝(去芦,酒浸)、熟地黄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加味肾气丸”后世习称为“济生肾气丸”。也称“牛车肾气丸”。
五、现代“金匮肾气丸”的药典资料
金匮肾气丸 中药部颁 第20册
拼音名:Jinkui Shenqi Wan
英文名:
书页号:Z20-191
标准编号:WS3—B—3892—98
批准文号:
【处方】地黄 108g、山药 27g、山茱萸(酒炙) 27g、茯苓 78g、牡丹皮 27g、泽泻 27g、桂枝 27g、附子(炙) 4.5g、牛膝(去头) 27g、车前子(盐炙)27g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酸、微甘、苦。
【鉴别】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醚15ml,浸泡12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一醋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在105℃烘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功能与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4~5g(20~25粒),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忌房欲、气恼。忌食生冷食物。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从组方上可以看出,现代的“金匮肾气丸”相当于古方的“济生肾气丸”(牛车肾气丸)。
六、现代“八味地黄丸”的药典资料
桂附地黄丸(浓缩丸) 中药部颁 第8册
拼音名:Guifu Dihuang Wan
英文名:
书页号:Z8-135
标准编号:WS3-B-1600-93
【处方】 肉桂 20g,附子(制) 20g,熟地黄 160g,牡丹皮 60g,山茱萸(制) 80g,山药 80g,茯苓 60g,泽泻60g。
【制法】 以上八味,泽泻、茯苓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清膏;熟地黄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第三次 1小时,合并煎液,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清膏;山茱萸及牡丹皮 40g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以70%乙醇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清膏,剩余的牡丹皮及其余山药等三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各清膏混匀,制成浓缩丸,干燥,打光,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香,味酸、涩。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一边菲薄。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80~240 μm ,针晶直径 2~8 μm 。糊化淀粉粒团块类白色。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含量测定】 取本品 5丸,精密称定,置 500ml烧瓶中,加氯化钠 10g ,乙醇 5ml,用水蒸气馏,收集馏出液约 250ml,移入 2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照分光光度法(附录51页),在 274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丹皮酚(C9H10O3) 的吸收系数(E 1cm)为 862计算,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按丹皮酚(C9H10O3) 计算,不得少于0.10%。
【功能与主治】 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乳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8丸,一日 3次。
【规格】 每 8丸相当于原生药3g。
【贮藏】 密封。
由组方可见,现代的“桂附地黄丸”相当于《局方》的“桂附地黄丸”,而非《金匮要略》的“金匮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