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农村,“隔代抚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是由爷爷奶奶在家里带小孩。对此,很多学者认为,“隔代抚养”不仅是对老年人的剥削,而且还对小孩的教育和成长极为不利,其中后者尤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关注。
不可否认,相对于亲代自己抚养小孩而言,“隔代抚养”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我们不能据此将小孩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全部推给“隔代抚养”,不能将“隔代抚养”过于问题化。实际上,在当前中国社会以及农民家庭面临剧烈转型的时期,“隔代抚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要对之进行具体的分析。
资料图:视觉中国
一、“隔代抚养”存在的合理性
在中国,“隔代抚养”这一现象是伴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而变得越来越普遍。“隔代抚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优势,这种合理性和优势主要表现为能够实现家庭劳动力的最优配置,使家庭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最大化,从而增加家庭的资源积累能力和发展能力。
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即年轻的子代家庭外出务工,年老的父代家庭在村务农(有的还能在乡镇或县城附近打点零工)、并顺便照顾孙代。这样一来,农民家庭就可以同时获得务工和务农两笔收入。
之所以说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和“隔代抚养”是一种最优的家庭分工模式,是因为中老年父代在城市的就业机会有限,在城市一般超过50岁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中老年父代在村务农却完全没有问题,而且他们普遍都是务农的好手。
年轻的子代在城市的就业机会很多,父代帮忙带小孩之后,年轻的夫妻就可以安心外出务工。如果父代不能帮忙带小孩,那么就只能由年轻的夫妻自己来带,这时年轻的夫妻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是将小孩带到打工的地方上学,要么是夫妻一方留一人在家照料小孩,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对于家庭的资源积累能力都是不利的。
资料图:视觉中国
二、小孩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当前学界和社会大众对“隔代抚养”最大的诟病就是认为这种抚育模式对小孩的教育和成长很不利。一般认为,爷爷奶奶带孙子在生活照料上基本没什么问题,能保证小孩吃得饱、穿得暖,但是在对小孩的教育方面比较缺乏。
不可否认,相对于亲代抚养而言,“隔代抚养”在小孩的教育方面稍微差一些,这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的爷爷奶奶这一代人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没有能力辅导小孩学业;二是很多爷爷奶奶对于小孩的教育不太重视,不像年轻父母那样关注小孩的教育问题。此外,爷爷奶奶普遍会溺爱小孩,对小孩的日常行为缺乏管教,由此可能使得小孩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隔代抚养”似乎确实会对小孩教育带来各方面的问题。但是需要进一步深思的是,这些问题是否真的是由“隔代抚养”带来的?还是说“隔代抚养”只是一个表面原因,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农村里的80后以及90后初期的一代人,大部分也是由爷爷奶奶“隔代抚育”长大的,但是这批儿童在教育方面似乎并没有出现像当前的“隔代抚养”儿童那样严重的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小孩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是“隔代抚养”本身造成的,其根源在于教育体制以及相关教育政策本身的变化。
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在不断弱化,学校把很多教育责任推向家庭,导致家庭在小孩教育上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当家庭内部是“隔代抚养”这样一种育儿模式时,小孩教育的问题就被进一步凸显出来。
80后及90后初期的“隔代抚养”儿童之所以在教育方面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原因在于当时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很强,学校以及教师基本承担了学生学习上的所有事情,也即小孩学习上的事情基本在学校就可以完成,家庭在此过程中不需承担太多的责任,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即使是由爷爷奶奶带的小孩,在学习方面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而在近几年,教育改革的整体走向是市场化改革,弱化了学校教育的功能,强化了家庭在小孩教育上需要承担的责任。
比如,在基层调研时,很多家长反映,“现在小孩上学时间比我们上班的时间晚,放学的时间比我们下班的时间早”,并且,学校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都要求学生放学后不能在学校逗留(笔者记得小时候在放学后一般都会和同学相约在学校写完作业再回家,但是现在的中小学基本不允许这样),必须马上离开学校。
如此一来,家庭在小孩教育上不仅要付出更多的经济成本,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在学校教育功能弱化的背景之下,毋宁说“隔代抚养”,即使是年轻父母亲自在家带小孩也会面临各种困境。
除了课业辅导,当前在农村小孩教育方面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即如何对小孩的娱乐时间和娱乐内容进行管教。
在农村调研发现,很多小孩在学习之外的业余时间都被各种手机游戏充斥,农村里经常可以看到一堆堆小孩聚众玩游戏的现象,这对小孩的学习以及身体都是不利的。很多人认为,如果是父母亲自在家管教,小孩或许就可以避免过度沉迷于游戏。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农村小孩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难道仅仅是因为“隔代抚养”?
资料图:东方IC
问题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笔者及团队成员在农村调研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孩,除了玩手机和玩游戏之外,好像已找不到别的娱乐方式。
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小孩越来越少,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且村民居住比较分散,小孩之间一起玩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这也与教育体制改革有关。现在学生的安全重于一切,导致大部分中小学都尽量减少学生在学校的娱乐时间,以免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学生在学校没有充分的娱乐空间,在家庭和村庄社会内部也没有合适的娱乐方式,从而导致很多小孩只能玩手机游戏,并逐渐上瘾,沉迷于其中。
因此,当前农村小孩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学业辅导上的问题,还是娱乐管教方面的问题,其根源都不在于“隔代抚养”本身,而在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弱化了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以及学校在学生教育上所应承担的功能,增加了家庭在小孩教育上的压力,当农民家庭普遍是“隔代抚养”的育儿模式时,家庭在小孩教育上面临的问题就进一步凸显出来。
三、如何干预?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让所有农民都能体面进城和实现家庭的整体城市化,农民的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半工半耕”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成为大部分农民家庭主要的家计模式,同时也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暂时性和阶段性的分离是必然的。因而,大部分农民家庭将继续采取“隔代抚养”的抚育模式。
因此,国家和政府在制定相应的家庭政策时,就要考虑到农民家庭在转型期面临的现实问题,考虑如何通过相应家庭政策(如教育政策)的制定来回应这些家庭的需求。
具体而言,针对“隔代抚养”产生的一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首先,要强化学校教育的公共性,尤其是要加强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承担的责任。
避免将教育责任过多地转嫁给家庭,因为家庭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教育机构,尤其是在农村“隔代抚养”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将教育责任过多转嫁给农民家庭,将会带来更加严重的问题,并且更加凸显出“隔代抚养”的弊端。比如,学校可以稍微延长放学时间,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比如可以在学校写完作业再回家),同时还可以减少学生回家玩手机的时间。
其次,在教育政策中也要赋予学校以主体性,让学校能更多地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上来。
当前很多学校之所以在学生教育上保持“底线思维”,一方面在于学校老师在教育任务之外要承担很多其他事务,如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做各种各样的考核报表;另一方面还在于教育中的“不出事逻辑”,过于强调学生的安全,导致学校在管理学生时束手束脚。
再次,家庭(尤其是年轻父母)要加强对小孩教育的重视,即使年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的方式经常监管小孩的学习。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看,要加强对一些游戏公司的监管。游戏公司在开发设计游戏时应该设置一定的门槛,比如实名制认证等方式,避免小孩沉迷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