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早年间在湖南为革命事业奔走操劳,生活上却“生活奇窘,不足为戚友道也”(《毛泽东年谱》上册上卷第102页》),让人感慨。其中战友@lxf的评论非常有参考价值,摘录如下:
lxf:当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革命家,殊非易事。没有无私奉献的信念和精神根本做不到,尤其是当自己拖家带口之后。在这方面,青年毛泽东和马克思何尝不都是这样的呢?
我们都知道,青年马克思的生活非常窘迫,以至于不得不接受战友恩格斯的接济。恩格斯曾在写给马克思的信中说道:“2月我会寄给你5英镑,而且以后每个月你都会收到这个数目的寄款。……你要答应我,不要因为我给你寄了这5英镑,就不在困难的时候给我写信要钱了,只要你需要,我都会帮助你的。”看到这样的文字,我们一方面固然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大导师真挚的友谊所感动,另一方面则不得不感慨革命的艰辛。(在这里,感谢那些雪中送炭打赏的战友们。)
在毛主席早年生活窘迫期间,有没有接受过戚友的接济不得而知,不过,个人感觉可能性不大。我们都知道,1920年6月,毛主席为了帮助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前往上海寻求章士钊先生的帮助,并获募集款2万银元,说明以毛主席当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想过上好日子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更不要说,毛主席家境宽裕,父亲的经商头脑,母亲的勤俭持家,曾为他留下了一笔在当时还算可观的财产,可是,自打决定“舍家为国,舍己为民”,1921年春节期间,毛主席就主动散尽家财——“房子可以让给人家住,田地可以给人家种,我们欠人家的钱一次还清,人家欠我们的一笔勾销”。
那么,在毛主席“生活奇窘”期间,毛主席做了哪些事呢?1936年毛主席同斯诺谈话时说:“到一九二二年五月,湖南党——我那时是书记——已经在矿工、铁路工人、市政职员、印刷工人和政府造币厂工人中组织了二十多个工会。那年冬天,展开了蓬蓬勃勃的劳工运动。那时共产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生和工人身上,在农民中间工作做得非常少。大部分大矿的工人都组织起来了,学生几乎全数组织了起来。在学生战线和工人战线上,进行了多次的斗争。”(《毛泽东年谱》上册上卷第106页》)
一方面“生活奇窘”却无怨无悔,一方面“兼济天下”而鞠躬尽瘁,真真正正的奇男子!
中国人常说“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特别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就更恨不得用尽一切力气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坦白说,这个时候别说不想为社会做贡献,就算想大多也是有心无力,大概也只能用“贫则独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自我麻醉、自我解脱了。因此,这更显出毛主席的与众不同,不但达时兼济天下,贫时同样为苍生谋福谋利。
从毛主席自承“生活奇窘”来看,毛主席的心思显然完全不在改善个人生活之上。需要说明的是,毛岸英出生于1922年10月,也就是说,此时的毛主席早已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状态了,除了个人温饱,毛主席还必须考虑挣钱养家的问题。可以想象,在“生活奇窘”的状态下,毛主席还能坚持革命事业,一方面说明毛主席确实是全身心放在了革命事业上,另一方面也说明霞姑(杨开慧)是多么理解和支持毛主席和毛主席从事的革命事业了。
平心而论,以一个凡夫俗子的眼光来看,毛主席恐怕算不得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跟着毛主席除了能够享受革命成功的喜悦和建设成果的快乐外,是很难有什么个人好处的。毛主席的几个弟弟妹妹跟着他闹革命,大多牺牲了,更不要说,毛主席的发妻和长子同样为中国革命献出了生命。所以我认为,要说亏欠,毛主席最亏欠的是他的家人,特别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他们跟着他几乎一天好日子没享受过,而对中国,毛主席从来都有的是恩有的是情。这样的毛主席,教我们如何不敬他爱他,想他念他?
前些年,某些人为了诋毁毛主席几乎到了不择手段乃至丧心病狂的地步,其中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可笑至极的是那些说毛主席追求个人享受的人。某些人拿出毛主席保健医生为毛主席开出的“食谱”并试图以此“证明”毛主席吃的有多好有多“奢侈”,我就奇怪了,难道这些人不知道毛主席几乎从来不听保健医生的建议吗?世人都知道毛主席最喜欢吃的无非是清炒苦瓜、油炸花生米、辣椒炒肉和红烧肉这几道小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几道菜都与“奢侈”不沾边吧?再说了,年轻时候毛主席就从来不追求个人享受,难道到老了反而看不开要去追求口腹之欲这类低级享受了,逻辑上说的通么?
此时此刻,或许这一句话最应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