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岁暮天寒。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重磅信息,我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
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相较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其中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人口负增长,可不可怕?
当然可怕。但是,比人口负增长更可怕的是社会老龄化。数据中,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
这意味着老年人已经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生活上最需要照顾的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高达2亿多人!
国家未富先老,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摆在所有人面前。
该来的,终究要来。
该直面的,终究要直面。
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
信奉丛林法则,崇尚适者生存的西方社会,将老人视为社会的负担和累赘。正如美欧社会一直流传的“消灭垃圾人口计划”那样,既然老而无用,就要给年轻人让路。
但是中国可以吗?
西方人大概永远也不会知道,老人对中国社会意味着什么。
中华民族崇尚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均以孝治天下。
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因为中国的老人们终其一生都在为家庭,为子孙后代奉献。他们可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是,对于子孙后辈却从不吝啬。
往大里讲,没有老一辈打下的基业,哪有我们现在盛世繁华?可不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么?
金子女侠突然一阵心痛,最近逝世的那些老人们啊,他们可不都是共和国的保卫者和建设者吗?
1、2022年11月22日,《长津湖》主人公“伍千里”原型,志愿军老战士李昌言,在辽宁鞍山逝世,享年94岁。
昌言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在长津湖战役中,李昌言作为4连连长带领战士,捣毁美军“北极熊团”团指挥所,缴获“北极熊团”的团旗。
在新兴里战斗中,4连共毙敌300余人,缴获榴弹炮12门。4连被志愿军第27军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连”称号,李昌言荣立二等功。
2、2023年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蒋诚,在重庆合川区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4岁。
3、2023年1月7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老英雄孙景坤,因病在辽宁丹东逝世,享年98岁。
孙景坤曾经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和抗美援朝。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荣获“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4、2023年1月9日,抗美援朝老战士古文正,不幸逝世,享年93岁。
古文正先后参加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抗美援朝时他是尖刀班的班长,先后参加过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和第五次战役。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冰雕连烈士宋阿毛曾留下一张纸片,上写着: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是什么样的精神和信仰,支撑着这些年轻的志愿军战士,宁愿冻死也绝不暴露目标?
1950年的他们手持简陋武器,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和坦克,并不知道“我们能赢”,但是他们只知道“我们必须赢”,因为背后就是祖国!
电影《长津湖》中有这样一个对话:
问:“我们为什么要打仗?”
答:“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
就这样,他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用生命保卫了祖国,更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一雪被西方列强欺压百年之耻!
最近逝去的还有为新中国打下科技根基的众多院士、科学家们。
曾经短短5天里,我们就痛失13位院士。
年龄最大的102岁,年龄最小的57岁。
他们为让新中国变得强大,再也不被列强欺辱,发愤图强,最终才有现在的大国重器:“争气弹”、“东风快递”、核潜艇、航母、北斗、天宫空间站.....
逝去的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老人,他们是我们的长辈、家人,或者邻居。
他们这一代人曾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更为建设新中国而任劳任怨。
他们有人从战场直接奔赴西北,喝风吃沙,只为铸造大国重器。
他们有人放下家乡,奔赴边疆,建设边疆,一生为国戍边;
他们有人放下钢枪,扛起镐头,为国筑路。风餐露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有今天纵横在960万平方公里陆地上稠密的公路网和铁路网。
他们也有人放弃战功的荣耀和舒适的待遇,主动到穷困地区,只为让乡亲们都能多上好日子。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张富清老人是个例吗?不是!他只是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的代表!
他们这一代人,在全国修建了八万多座水库,大大消减了危害华夏几千年的水患。让黄河九次改道彻底成为历史,让水患变成水电,造福后代。
他们这一代人,利用冬天农闲时间,在全国修建无数的水利设施,把荒地变良田,才有今天我国粮食的年年丰收。
他们这一代人,默默耕耘,甚至忍饥挨饿,也要把大部分粮食都用来支援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才有今天的工业制造强国。
他们这一代人,还曾到祖国最穷乡僻壤的地区,从零开始建设大小三线。十堰、攀枝花、六盘水、绵阳、德阳、柳州等一座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大山中拔地而起。
名为“深挖洞,广积粮”,实际上是将工业化的火种撒向国家纵深。不仅给当地带去了宝贵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更让那些世代闭塞之地的人民,也能逐渐享受到工业化的便利。
他们这一代人,更是与天奋斗,防沙、治沙,将举目四望、狂暴异常的大沙漠变成现在的国家三A级风景旅游区。
那个时候,他们啥也没有,但是有骨气!
他们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
他们一代人干了几代人的活!
他们一代人奠定了几代人的发展基础!
我们现在才有机会安享太平盛世。
所以,伟人才会感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他们这一代人,在伟人思想鼓舞下,忘记功劳、不计酬劳、响应号召、无私奉献、勤俭节约、绝不浪费、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为的是让国家变得富强,让子孙后代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是民族之光,是祖国的脊梁,更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美德的一代人!
光阴如梭,如今,他们这一代人,正在慢慢变老。
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光,突逢瘟疫劫难,怎能不让人痛彻心扉?
看到网上有人发布了一张退休人员死亡曲线图。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看到那条突然笔直向上昂首的直线,如同一把利剑,直刺我心。
万物皆有规律,死亡也是。亲们看那代表其他年份的各种颜色的死亡线条都很平稳,唯独今年的红色曲线,在放开之后,开始陡直的刺向天空。
这背后意味着这一代老人突然出现大量死亡!
长歌当哭,须在痛定之后。
他们这一代人,为祖国奉献了青春,为子孙幸福默默负重前行。如今,暮年之时,却成了一些无耻之人口中所谓经济复苏必须承受的代价。
短短一个月,我们就见证了太多生死。
乌呼哀哉!
他们这一代人太多没能走出这个冬天。这是共和国的损失,更是人民的损失!
为亲人悲,为时代赋,金子女侠谨以此文表达一个共和国后辈对他们的敬仰和哀思。若能对那些在疫情中逝去亲人的家属们给予些许安慰,善莫大焉。
想起陶渊明的《挽歌辞》:
亲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希望他们的功绩被人铭记!
希望他们的美德能够传承!
希望他们的信仰永远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