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定论,琼瑶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盖棺定论,琼瑶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琼瑶去世了,网络上掀起了一股热浪,不知道现在的网络世界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群体能够占据主流,但是我还是有点奇怪,如果是五六十岁的网友很多的话,为什么前天童祥苓的去世在网络上波澜不惊,而琼瑶去世却热搜连连,要是说伴随着生命的成长,那么童祥苓和琼瑶都可谓是伴随着五六十岁生命成长的重要人物,只不过,这两个人虽然仅仅相差三岁,但是在中国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记却截然相反,童祥苓给人留下的是一种革命意识,而琼瑶给人留下的是一种告别革命的意识。

  我没有做过认真的统计,在所谓的流行的世界中,到底有多少五六十岁的人是一本琼瑶的书都没有读过的,但是我知道的是,在八十年代如果说自己没有读过琼瑶的书,一度似乎是很丢人的事情。仿佛如果不看琼瑶的书那就是将被社会淘汰的人,尤其是少女们会觉得你没有情趣,因为那时是男女之间交往的一个热络话题,所以,有的人甚至拿出了硬啃教科书的劲头去啃琼瑶的书,只是希望融入那个流行文化席卷而来的时代,只不过,随着所谓的流行文化而来的,是严肃的历史不断的被解构,仅仅几十年的时间,似乎整个群体就彻底的丧失了真实记忆,而被一些看上去挺美的东西掩盖了曾经千疮百孔的中国近代史。

  如果要问琼瑶给今天的中国留下了什么?我认为,今天中国一大部分对于民国时期的那些“美好回忆”主要就是琼瑶赐予的,在她的笔下,民国时期的中国,那都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存在,男的俊俏女的亮丽,风花雪月郎情妾意,十里洋场清明盛世,比起童话世界也不遑多让,简直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惬意的时代,这样的记忆塑造,是相当成功的,以至于就连一众官媒,时不时的也怀念起民国时代来了。

  就如下图这种认识,在中国从20岁到70岁的人群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让如此之多的中国人有这样的认识,琼瑶的小说可谓是功不可没。

  琼瑶留给当下时代的一个是“美好的民国记忆”,另一个,就是当下网络热门人设“小仙女”的雏形,纵观琼瑶的小说,女子都是一副从我恋爱我有理到我是女的我有理的存在,所以才会在今天的网络中留下一个著名的梗,“虽然你失去了一条腿,可是我失去了爱情啊”,只是这种梗并非是一些人想象中的笑话,而是有相当多的人作为自己三观的指导性存在。

  琼瑶的小说中,类似的逻辑多次出现,还有很多类似表述,我至少看到过三部电视剧中有这样的类似的台词截图,而这种表述,完全是严肃的并非批判和讽刺的,是一种肯定性价值观的传播。而当今社会,具有这种价值观的人多不胜数,且理直气壮。

  作为台湾人,琼瑶笔下描写了一个唯美的民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幼年的琼瑶曾经亲眼目睹日寇对中国老百姓的屠杀,可是这并不影响她笔下民国的清明盛世,这不过是社会中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环境刻意强调的东西,就如今天的社会要刻意强调总裁的美好生活而忽略了打工人的艰辛一样。但是,社会中哪个阶层人控制了话语权就会只去描述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这是不变的事实,如今回想起当初我无论如何看不进琼瑶的小说和电视剧,主要的原因是她笔下的民国社会和我从父辈嘴里以及严肃的历史书籍中相差得太远太远了。只不过,说一个历史,如果是故意回避了这个社会中占据人群大多数的生活,那就有刻意误导之嫌,如果真是故意的,那我认为就是在对历史犯罪。

  琼瑶在大陆的走红,显然并不是她的文学造诣有多么高,而是有人在后面托举的原因,这不是我的臆想,在中国近代文学谱系中,像琼瑶这种风格的作家一大把,但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不高,民国时期专门有一个作家派系,叫鸳鸯蝴蝶派,其中以张恨水为首,直到九十年代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学术水平评价中,这帮人都是不上属的存在,因为他们在一个民族危亡的时刻中,起到了麻痹大众精神掩盖社会政治的作用,而琼瑶的文学水平,就是鸳鸯蝴蝶派的徒子徒孙罢了,但是,恰好有人喜欢她对于历史的演绎,特别符合淡化革命的需要,所以她就大红大紫了。

  或许有喜欢琼瑶的人,对于我这种评价不满,但是,我说的都是事实,没有任何的装腔作势,而是实事求是的认真评价。只要是对于社会变迁有着比较深刻的思考,又恰好熟悉点文学的人,都知道我说的是事实,不过,我还是要说,虽然琼瑶的文学不是传世之作,但是我认为琼瑶的人品相比起改开后的作家群体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至少她没有像某些作家那样,故意数典忘祖编造历史博取外国人的青睐来换取名利,所以,在同行的衬托下,她在当代作家群体中排名,至少在我这里还算可以,毕竟没有把自己的灵魂完全出卖。尤其是她还能够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在当下这种认知与事实完全扭曲的时代,殊为可贵。

  作为一个人,能够在一个历史时期成为某种“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那么这个人的生命就算是散发出了光芒,这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琼瑶是成功的,但对于人类思想的进步来说,是精华还是糟粕,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验证了,我相信终有一天,历史会清晰的点评这个思想碰撞的时代,谁也无处遁形。

  斯人以逝,愿历史能够记住她,我相信无论对她喜欢与否,这都是最好的祝愿。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