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世界是由城市帝国所主宰的吗?
论城市帝国的重要性。
Edward Glaeser, Karima Kourtit, Peter Nijkamp, 2020. Urban Empires: Cities as Global Rulers in the New Urban World, Routledge.
Source:
https://www.routledge.com/Urban-Empires-Cities-as-Global-Rulers-in-the-New-Urban-World/Glaeser-Kourtit-Nijkamp/p/book/9781138601710
哈佛大学城市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荷兰公开大学的卡里玛•库尔特(Karima Kourtit),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荣休教授彼得·尼茨坎普(Peter Nijkamp)合作编辑《城市帝国:新城市世界的全球统治者》即将出版,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世界各地的城市呈现出复杂的演进模式。由于大城市聚集区的规模和经济影响,本书将其称之为城市帝国,分析和讨论其在新城市世界中的重要角色。本书集合了众多城市研究领域知名学者,例如城市社会学家萨斯基亚·萨森、城市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城市地理学家彼得·泰勒、地理学家和空间数据科学家迈克尔•巴蒂等。
城市帝国的崛起
大型城市聚集区,包括人口多达3千万的巨型城市,是否正在成为21世纪的帝国?历史上庞大的帝国把多民族人口聚集在一起,促进交通、贸易和思想的传播。凯撒大帝、莫卧儿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和维多利亚女王都曾统治过决定历史的庞大政体,但是,以军事为基础的帝国时代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中结束了。21世纪,大都市吸引人口的多样性不逊于旧帝国,就像那些帝国一样,成功的超级城市提供了流动、景观和法治。
城市已经成为经济巨头。伦敦经济主导着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当巴黎经济打个哆嗦,整个法国都在颤抖。纽约都市区2017年的GDP为1.7万亿美元,如果纽约是一个国家,那么它将是世界第十大经济体。东京的经济实力亦与其相类。
虽然这四座城市作为经济之都世代延续,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新晋城市帝国频频出现。圣保罗和墨西哥城在区域地理和区域经济上显示出惊人的扩张。拉各斯成为西非的经济巨人,印度是一个拥有巨型城市区域的国家。这些城市区域的规模如是之大,经济实力如是之强,将其称为“城市帝国”丝毫不为过。
城市帝国的崛起反映了两个相关现象的结合:城市化和向心化。在一个农村居多的国家里,不可能存在城市帝国,如果城市化人口被分散到几十个中等规模的城市里,城市帝国也不可能存在。两者密切相关,乃是因为城市化和向心化提供了邻近性。每一个城市都比一个孤立农场具有更多的邻居,但一个庞大的城市帝国的邻近性,提供了接近一系列无与伦比的潜在合作者的机会,从而解决生活中的挑战。
城市帝国:城市体系与大都市带(City-Systems vs. Megalopolises)
城市帝国有两者形式:城市体系和大都市带。城市帝国是如何兴起的?为什么城市帝国有时表现为一个单一的庞大城市,例如如洛杉矶或拉各斯,有时又表现为一个相互连接的众多的小城市组成的网络,例如鲁尔地区,甚至美国东北部都市连绵区?
南美洲曾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如今它是一个充满城市的大陆,如圣保罗、利马和波哥大,使马德里和里斯本都相形见绌。事实上,随着世界日益城市化,欧洲显得更为独特,因为欧洲在俄罗斯和土耳其之外,只有伦敦和巴黎勉强可以被视为巨型城市。
欧洲其他地区以中等规模城市为主,并且这些城市之间的距离往往出奇的近。利物浦距离曼彻斯特只有35英里。杜塞尔多夫离科隆25英里。安特卫普离布鲁塞尔不到30英里,离鹿特丹或埃因霍温不到60英里。这些城市规模都不大,但通过公路和铁路与西北欧的城市网络紧密相连。
欧洲的城市体系在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已经成熟。旅行距离由脚和骡子决定。农民需要本地的服务提供者,所以在农村腹地必须分散许多小城市。高昂的运输成本意味着大量分散的城市空间。
当不断提高的农业生产力减少了对大量耕种农民的需求,当工业化增加了对城市劳动力的需求时,人们就涌入城市,有时导致最大的城市发展得不成比例。1870年至1910年,德国大城市的扩张速度比小城市快得多,但德国从未失去其基本的分散结构。柏林作为国家首都变得尤为重要,但鲁尔区仍保持了大量中等规模城市,至今依旧如此。
随着过去30年城市集聚的回报率上升,曾经互不相干的城市开始作为一个城市网络更加紧密地运作。有人甚至会在这些区域之间通勤,区域保持各自鲜明特征。同样的公司可以在整个网络中提供商业服务,但他们的工人却生活在不同的中等城市里,有自己的中心商务区。这一系统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分离,通常在城市之间保持某种形式的装饰性为主的农业空间。
拉美的城市化比欧洲晚。1920年,41%的西欧人居住在2万或更多人的城市聚居区。同年,拉丁美洲只有不到5%的人口生活在这样的城市聚居区。拉丁美洲非洲、印度和东亚的大部分地区,是在汽车使交通成本大大降低的公路时代才实现城市化。因此,当这些区域和城市在发展时,没什么理由让小城市遍布农业腹地。
历史和现在的政治制度也利于在发展中国家产生更多的城市集中。在前现代时代,高流动成本不仅产生了分散村庄为当地农民服务的需要。高流动成本还意味着君主不能轻易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地方列强。在欧洲,诸侯国发展了自己的城市中心,如第戎和德累斯顿。西班牙殖民地在政治上由总督统治,城市的发展也围绕总督权力而展开。即使独立之后,这些殖民地往往不是民主国家,而在独裁国家中,城市首位度一般比较高,这是因为安抚靠近他的公民对于独裁者更为重要。
美国东北部城市规模位于欧洲和发展中国家的两极之间。18世纪,东北地区的城市体系围绕港口发展起来。18世纪后期涌现一系列中等规模城市,1800年,美国十大城市分别是塞勒姆、波士顿、普罗维登斯、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诺福克和查尔斯顿。其中7个城市位于东北走廊325英里的地带。虽然这些城市与鲁尔地区相比距离较远,但它们之间的距离还是相当近的。
今天,美国东北走廊既包含了一个真正的巨型城市——纽约,也包含了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特区的众多独立但相互联系的小城市,这是历史的遗留。波士顿到华盛顿的距离只略大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距离。然而加州海岸的两个超级区域之间却没有独立的大城市。洛杉矶和硅谷蔓延开来。东部海岸由多个城市组成,必须作为一个城市体系来运作,而西部海岸则以真正的汽车型超级城市为特色,例如洛杉矶和旧金山湾。
城市体系与大都市带两种模式的好与坏
如下从五个方面对这两种模式的好与坏进行分析:(1)两种模式的公共成本(通常有利于巨型城市);(2)生活质量的差异(通常有利于城市体系);(3)集聚性质的差异;(4)两种模式的社会后果,如隔离;(5)环境问题。
第一,巨型城市的建设成本要比城市体系低得多。事实上,许多巨型城市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政府缺席,无法调控和影响城市的发展。公共部门支付一个城市中心的成本,通常是某种形式的有限的地方基础设施。城市体系通常需要重复的城市中心,由公共部门支付。这些城市中心有公共空间、纪念碑、博物馆和其他昂贵设施。城市体系还有土地使用控制,在城市之间留下空地,这些都需要高效公共管理,而世界上许多最贫穷的国家都缺少这种管理。
第二,生活质量差异。城市体系的公共成本被生活质量的收益所抵消。如果一个城市体系有五个中心商务区,那么它就能让五倍的人生活在距离市中心五英里的范围之内。因此,城市体系通勤时间较短,靠近城市中心的地区拥挤压力也更小。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城市体系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宜居的、符合人类尺度的空间,而巨型城市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人类泥沼,因为拥挤而缓慢痛苦地移动。
第三,从集聚的性质上说,巨型城市几乎在任何方面都比同等规模的城市体系具有更大的集聚性。巨型城市在空间上更加灵活,这使它们更容易适应生产技术的变化。例如,将工厂搬迁到巨型城市边缘的空间比在城市体系内更容易。只要其道路没有被完全堵塞,巨型城市还可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多种空间联系。通常,供应链可以沿着巨型城市中灵活的非放射状连接道路工作。由于巨型城市通常沿高速公路设计,货物制造商可以很容易从该地出口货物。这并不是说城市体系不能有相当的生产力,但巨型城市的灵活性和规模提供了某些基本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很难被小城市的联动系统精确复制。
第四,社会后果。一些巨型城市,如孟买、内罗毕和墨西哥城,也因贫困特别集中而闻名。而城市体系中,较小的城市区域规模较少出现穷人大规模聚集。巨型城市比城市体系更有可能产生大规模贫民窟。
第五,环境。巨型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更长的通勤时间,这意味着更高的碳排放。在部分巨型城市,如纽约和伦敦,通勤者使用公共交通,这意味着城市更加环保。但在以汽车为基础的巨型城市,碳排放可能特别高。巨型城市在其他方面也会产生更多环境压力。城市体系内的绿色空间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由于较少的人挤在一个城市中心,垃圾的挑战变得不那么严重。如果巨型城市的政府软弱无力,难以解决密度带来的不利因素,这些差异就会加剧。
在实践中,很少有国家能在这两种模式中做出可行的选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复制欧洲的城市体系。而欧洲的政治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向巨型城市聚集的能力。
城市帝国让谁获益?
城市帝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财富鸿沟。最成功者的运气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城市规模和全球连接的优势,拥有巨大财富,并且不必遭受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最失败者则遭受各种城市功能失调的困扰。
然而,片面地把城市不平等视为负面因素是错误的。当城市运行良好时,城市会吸引穷人,并将他们变成中等收入者。然而,有一些令人不安的证据表明,这种城市上升通道正在频繁停滞,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城市帝国往往包含为数众多的贫困居民,但它们解决贫困问题的权力往往有限。如果城市不允许穷人自主创业,那么城市就不太可能成为穷人的上升通道。如果城市学校薄弱,那么城市也不太可能增强向上流动的能力。
城市帝国的时代
城市帝国在复杂的城市世界中不断演进,但与传统意义不同。城市帝国——无论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都表明城市体系在我们的世界中扮演着全新和显著的角色。
本书围绕“城市帝国”这一引人入胜的主题,旨在从多层次的角度,结合多学科方法,描绘出现代城市体系急剧变化的背景、机制、动力和后果。
本书对城市帝国的研究基于三个基石:(一)对现代城市最新发展的定位和盘点;(二)对当前城市发展的科学评估;(三)对当前城市案例研究和经验的总结。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题是“城市定位“,包含关于城市和大都市地区在城市时代的动态作用的8篇文章。“新城市世界“是一个过程,正在进行当中。世界城市化大趋势并不会导致出现一个统一模式。城市世纪是一个城市多样性的时代。第二部分“评估城市发展”,有6篇文章,对当代城市世界中大规模城市化的先决条件或预期后果进行科学评估。第三部分“向城市学习”,有8篇文章,涉及从世界各地关于城市事务和空间模式的各种案例研究中得出的经验教训和一般结论。现代城市体系的多元化表象及其与新兴城市帝国的关系,促使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复杂的城市体系的概念化必须以世界范围内城市帝国运作所特有的海量异质数据流为导向。
城市全景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世界的经济地理将呈现出从农村经济到城市景观的巨大转变。城市以及城市群将趋向于越来越大,导致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迅速崛起。此外,由于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出现双重城市化现象。因此,随着大都市圈重要性的上升,未来世界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都市世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城市世界”。
这种“新城市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不仅具有导致全球、国家和区域城市化率迅速上升的社会人口特征,而且还将改变大城市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地位。现代城市群——以1000万人口以上的巨型城市为主——正在演变为经济、认知和技术动力之源,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城市、区域甚至国家边界。的确,大城市很重要! 它们可能会成为新的制度主体,具有前所未有的经济实力影响。
对全球城市化趋势以及全球城市网络的新知识,是管理“新城市世界”复杂演变的必要条件。智慧城市或智能城市不是奢侈品,而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这需要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一个创造性的方法论、一个最新的信息收集和数据架构、一个先进的循证研究方法(包括 "大数据"),以及一个适合“城市世纪”公民需求的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