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抗战剧中,有两部比较出名,一个是《亮剑》,一个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各自剧中,都有一位“团长”,一个是李云龙,一个是龙文章,经常被拿出来比较。
照我的私心来说,《团长》要比《亮剑》高一筹。
《团长》反映了真实的国民党部队。
《亮剑》不能代表真实的八路军、解放军。
《亮剑》本质上就是个二代写的英雄主义军事爽文(前半段是爽文,后半段是阴阳怪气的“伤痕文学”),并不符合我党我军的真实情况,李云龙堂堂一个团长军事主官,一口一个“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吹嘘当年“纵兵抢粮”的劣迹,管同志叫“弟兄”,不服从命令,满嘴脏话,还动不动叫嚣着和鬼子军官单挑,还跑到日军据点玩双枪奇侠,打平安县城的时候调动那么多部队不给上级打一个电话请示一下……你觉得这是共产党员?有组织有纪律有信仰?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座山雕许大马棒呢。
老百姓第一次看这种片子,觉得“爽”,英雄豪侠,快意恩仇,接地气,有匪气,感觉看梁山好汉啸聚山林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样……普通人对军事政治的理解就是这么一点,他们喜欢把“革命庸俗化”,这也是地摊文学泛滥的原因之一。
爽是爽了,但导致了一种潮流,就是以后的抗战片导演,都开始拍“土匪抗战”、“痞子流氓抗战”、“地主家少爷抗战”……《亮剑》里的赵刚尚且能够开枪杀敌,后来“土匪抗战片”里我军的政委、党代表就都成了严肃、刻板、不懂军事的死脑筋,只会限制“土匪团长”们的英雄才华……甚至都被描写成了“妒贤嫉能”的“监军”……《亮剑》才是某种类型抗日神剧的祖师爷。
实际上,政委、党代表是一支部队的灵魂,我军的信仰、组织能力、根据地建设都要依赖政委强大的政工能力和专业技能。而军事主官对于组织上的命令,是必须服从的,团长和政委,必须全力配合,绝对不可能扯什么“团长管军事,政委管生活”这样的屁话;李云龙作为一个主力团团长、老党员、老红军,更不可能整天满嘴脏话,动手动脚,踹部下的屁股,和上级讨价还价……这是国民党军阀作风。
《我的团长我的团》则就真实的多了,国民党的部队,大多是拉来的壮丁,无组织无纪律,战斗素养差,迷龙、李乌拉是东北军溃兵,孟瘸子是北平小油子,要麻、不辣是淳朴的农民,兽医就是个啥都医不好的兽医……某些军官们虽然上过学读过书,比如阿译,有爱国热情,但都是纸上谈兵……大部分人只是随波逐流,被长官赶着走,不知道为何而战。
有的人虽然有朴素的爱国热情,但他们没有方向,还会互相贬低,互相瞧不起,简单说,一盘散沙……直到遇到了龙文章。
我就直接说了,龙文章这种人,第一次被虞啸卿和唐基发现的时候,唐基就怀疑他是共产党,起码是个“激进分子”……因为现实中如果有龙文章这样的人,不是共产党,就一定是共产党的地下党,或者是个将来一定会“投共”的人,因为他立场坚定、手段灵活,善于组织队伍、鼓舞士气,对山河饱含热爱,爱惜青年学生激进分子。
他唱招魂歌、报菜名的时候,那就是最好的“宣传”手段,听他报菜名从东三省念到长沙城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方志敏的《可爱的祖国》……这是一个优秀基层干部和军官。
记得普通国民党士兵怎么看他吗?小太爷、迷龙一开始都觉得他是个疯子,精神不正常,不然没有人会那么想着去和日军战斗,还能想办法打赢,这绝不是一个国军军官的正常表现,所以小太爷一开始就确定他是个“假团长”……只有阿译这样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比较喜欢他、只有兽医这样朴素的中国老年人比较欣赏他……
还记得他们去缅甸救人时,遇到的那群真正的“激进分子”吗?那群拿着破烂的鸟枪战斗的人、枪管子都弯了、还有那个孤身断后高喊“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万岁”的和尚……龙文章和他们才是一类人。
龙文章看起来经常满嘴“疯话”,但治军极严,迷龙在路上娶老婆,差点被他枪毙……这样的纪律,国民党军队里极少有。
然而,即便有这样的人才,国军依旧要羞辱他、欺负他、亏待他、背叛他……他明明立下了天大的功劳,一路收容溃兵浩浩荡荡,带领部队打退日军要渡江回来,结果虞啸卿却要他们死在对岸……
他们归来后,等待他的不是表彰,而是审讯、调查,差点把他当做“赤色分子”枪毙……就算平反了,无罪了,还要继续折磨他和他的团,给他们最差的兵员、最差的装备、明明知道他有能力,却让他长期英雄无用武之地。
最后派他和他的炮灰团去送死,说好的里应外合、中心开花,结果天天热血沸腾、一心要做岳飞的虞啸卿被唐基一句话就拦住了,他们不进攻、不救援,他们要等美军一起行动……国军嘛,一定要等美国爸爸开始打,自己才敢打 。这个故事,像不像抗战中的蒋介石政府对待新四军、八路军啊?
整支国军的体系,已经腐朽到了极点,只有龙文章和他的炮灰团,不太像国军。
所以有人说,《我的团长》,是“披着国军皮的八路军”。
所以说,《亮剑》里的团长李云龙,《团长》里的团长龙文章,前者像个土匪山大王,后者倒像个有信仰有组织有纪律的理想主义者,这俩人身份应该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