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美国还是对中芯国际下手了!
相信不少人已经看到新闻:路透社等媒体获得了美商务部25日签发的一份信件副本。其中显示,美方已对中芯国际实施出口限制,要求美企对其供货时首先获得许可。
这一点都不让人意外。早在月初,就已传出美国防部建议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不少人说,在美方加大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打压的背景下,制裁中芯国际的靴子早晚会落下来。
但也有人一度抱有幻想,觉得中芯国际如果能对美方“要求”予以配合,或能逃过此劫。
现在,美方举措给这种幻想泼了一盆冷水。
1
这封落款为“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的信,被不少外媒解读为“美方制裁中芯国际”。
但也有人认为,性质还没那么严重。
光从内容上看,信件通篇没有出现“制裁”字眼,只是指出出口中芯国际的产品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要求美企向中芯国际分公司和合资企业供货时,先向美国政府申请。
信中也没提到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的事。
实体清单,被称为美商务部“黑名单”,是美方对目标企业施加制裁的一个主要工具。这份名单上已有275家中企,华为、中兴和海康威视等中国科技企业都在名单上。
蹊跷之处还在于,这封信目前只存在于媒体报道中。
美商务部至今没有发布官方消息,当被问及信上消息时也没正面回应,只是说些“持续监测和评估潜在威胁”“根据需要采取适当行动”的官话。信是发给美企的,但到底哪些公司收到了信也不清楚。就连已被“出口限制”了的中芯国际,也没收到美方通知。
即便如此,这封网传的信,加上更早时候美方计划制裁中芯国际的消息,足以引起巨大波澜。
率先爆出此事的路透社说,中芯国际成为继华为之后,第二家遭到美国贸易限制的中国顶尖科技公司。
作为参照,有媒体回顾华为被一步步升级制裁的过程:
去年5月,美方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企出口产品和零部件;今年5月又修改制裁措施,要求使用美国设备的外国厂商供货华为时,须获美方许可;到了今年8月,要求外国厂商申请变成了全面禁止对华为供货,几乎切断了华为的高端芯片来源。
美商务部流出的信件表明,美方已开始调查中芯国际的“风险”。借口,也跟打压华为时一样,涉军。
有人担心,华为从被扣上涉军的帽子到被全面断供,一共用了三步。现在中芯国际也被扣上这顶帽子,接下来它也会像华为那样,被一步步收紧制裁直至被勒紧脖子吗?
有外媒分析说,中芯国际一旦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单,将被切断获得美国重要软件和晶片制造设备的途径。
而这不仅将会直接危及这家企业的“生路”,也“相当于掐住了中国科技行业的命门”。
2
对于寻求增强竞争力的中国半导体产业,2000年才成立的中芯国际,确实被认为“意义重大”。
有美媒甚至说,它是“中国在半导体产业领域赶超美国的希望所在”。
虽然刚发展20年,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企业成长迅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规模仅次于行业领军者台积电。业务范围覆盖中国多座城市以及日、美欧洲。
尤其最近几年,美国逐步加大对华科技脱钩和制裁,中国更加重视本国芯片产业自强。官方提出,要在2025年让芯片的自给率达到70%。而去年时,这个数字还只有30%。
现在已能满足18%内需的中芯国际,被给予了厚望。
但现实也是严峻的。无论产量、技术还是效率,中芯国际都跟国际领军企业有着不小差距。
直到最近,中芯国际才上马了14纳米工艺量产,而台积电已经实现了5纳米的量产。仅就制程工艺而言,中芯国际仍然落后于台积电、三星等领先公司数年时间。
严重依赖美国设备,也是一个大问题。
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一个行业分析师估计,目前中芯国际高达一半的生产设备来自美国。如遭制裁,这些设备就将无法获得软件更新和定期维护,“那意味着这家公司将面临生存威胁”。
“只有受制裁时才能看清芯片国产化的骨感现实”,在有关中芯国际的新闻下,有网友评论说。
网上类似的反应,一方面是出于对中国芯片自主的热切期待。
但说实话,芯片乃至整个半导体行业的短板,不是中芯国际一家或几家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起步晚、底子薄。
芯片行业门槛极高,EUA光刻机等关键技术和设备又被国际上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并且通过不同方式受到美国操控和影响,追赶上去不是一天两天之功。
另一方面,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担忧。
在国家出于核心技术自强而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时,不乏一些所谓的高科技公司打着“中国芯”的幌子,通过炒作概念、腾挪资本等从中获益。在这背后,也依然有着“造不如买”的心理,依然没有断掉在核心技术和设备领域对美国的依赖心理。
这些投机和侥幸心理,一定程度上吹大了中国自主创新的泡沫。遭美国打压很难受,但客观上也能挤掉一些泡沫。
3
报道美商务部“制裁中芯国际”时,不少外媒提到美国芯片设计公司高通。
因为中芯国际是高通的重要代工厂商,负责生产相当一部分中低端芯片。营收上看,高通也是中芯国际仅次于华为的第二大客户。美方如果制裁中芯国际,高通利益无疑将会受损。
另外,泛林集团、科磊公司以及应用材料公司等主要芯片制造设备公司,也将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在中芯国际的设备中,不少来自这些美国设备供应商。
如果美国政府真要制裁中芯国际,那么制裁方法很可能跟制裁华为类似,不仅禁止美企提供任何产品和技术,还会扩展到所有使用美国技术或设备的其他国家厂商。
但同样,它也会遭遇美企类似的反弹。
美方对华为的禁令9月15日生效仅一周后,英特尔、AMD等美国厂商就先后宣布获得继续供货许可。虽然主要是电脑芯片,但争取继续供货华为的过程,已经表明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美企,不愿因华盛顿的政治操弄而利益受损。
这种不情愿,还体现在更多领域美企对华盛顿的“反抗”中。
有美媒报道,过去两周,已有特斯拉、福特汽车等3500家左右美企,在美国国籍贸易法庭起诉特朗普政府。
在诉状中,这些公司指责美方对中国输美产品的第三、四轮加征关税缺乏正当理由,也没遵守行政程序。“没完没了的贸易战,影响了美国进口商从中国进口的上百亿美元商品”。
这种反弹,当然不是因为这些美企的善心,而是因为它们都是这条产业链上的利益有关者。避免产业链被打断,也是避免自身利益受损。这是一种基本的商业理性。
对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和企业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但无论如何不能再助长核心技术上的对美依赖了。
在心理上,不能再对美国抱任何幻想。
如果未来确将中芯国际列入实体清单,美方对中兴、华为、TICTOK等众多中国科技公司的打压,就形成了连贯性。它要做的,是不断扩大对中国高科技领军企业的“斩首行动”。
有专家说,在中芯国际之后,美方可能还会选择排名靠后的华宏等半导体企业下手。凡是体量大的、在行业中冒头的中企,一个一个都会成为华盛顿“猎杀”的目标。
在行动上,勇闯华山一条路,花更大力气补课。
一位技术观察家说,对中芯国际来说,如果美方正式制裁,反倒没啥可担心了,可以就此放开为华为代工芯片,“两家企业一起共渡难关”。
14纳米虽然不是一线水平,但它的“N+1”芯片工艺,已能做到7纳米甚至5纳米。
而对中芯国际背后的整个中国科技产业来说,在美国打压下遭受一定损失已经不可避免。我们只能更多付出,要想摆脱被美国卡脖子的境遇,还需要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过去两年多来的事实证明,美国无论怎么下狠手,都无法彻底击沉我们的科技行业。
它反而不断提醒我们,绝不能再寄望于美国的“仁慈”,只能更坚定从容的往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