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惊世骇俗的外交事件给后世怎样的启迪?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惊世骇俗的外交事件给后世怎样的启迪?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国家的尊严是捍卫出来的,而不是委屈求全,韬光养晦就能获得的。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惊世骇俗的外交事件给后世怎样的启迪?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由秦、齐、楚、赵、魏、韩、燕这七个国家割据。七国中秦国实力最强,且坚持“秦国第一”的外交路线,把自己视为锤子,把其他六国视为钉子,想敲谁就敲谁。想方设法掠夺和消耗其他六国,最终实现吞并六国是秦国的既定国策。

  当时,赵惠文王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和氏璧是无价之宝,不但具有极高的稀世价值,还具有非凡的文化价值。当年楚人和氏得到这块宝贝后曾三次献宝给国家,却先后被不识宝玉的两个朝代的两位大王砍掉了双腿。由此也使谁拥有和氏璧,谁就还有识人之能的象征。对于这样的宝贝,秦国当然不会放过。

  于是,秦昭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这是一幕现代版的“重庆谈判”。赵国君臣不傻,看得明白: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会以此为借口来攻打。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人!赵国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既是戳穿秦国阴谋,又不让赵国蒙受损失的使者,这个人一定要大智大勇才行。

  宦官令缪贤力荐自己的门下客蔺相如出使,并向赵王详细陈述了蔺相如的德能才智。心急如焚的赵王立即召见了蔺相如,经过一番“御考”,蔺相如得到了赵王的肯定,成了出使秦国的使者,带着和氏璧,来到了秦国。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惊世骇俗的外交事件给后世怎样的启迪?

  秦王一派以强凌弱的模样,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按程序捧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高呼也就罢了,但你秦王总不能不谈以城换璧之事吧?可秦王就是不谈,把蔺相如晾在一边不管,哪有一点以城换璧诚意嘛。

  蔺相如当然看得出来,见之急中生智,走上前去,对秦王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正在忘乎所以之际,信以为真,便把璧交给蔺相如。接过宝璧后的蔺相如立即后退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猝不及防,又怕蔺相如把宝璧撞碎,便向他不住停地道歉,态度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还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秦王的这些鬼把戏当然再也骗不了蔺相如了。于是,蔺相如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

  秦王看到蔺相如的阵势不可能强力夺取宝璧,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蔺相如不辱使命,天下同钦,回国后,封为上大夫。此后秦国并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宝璧。

  秦国偷鸡不成自然心有不甘,不停地找赵国的岔,不时对赵国进行武装挑衅。完璧归赵第二年,秦国夺取了赵国石城,杀死赵国两万人。

  秦王一直想在外交上扳回一局,这时,便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赵国三军总司令)、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

  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

  这分明的刻意侮辱赵国君臣。是可忍,孰不可忍!蔺相如见之,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个瓦盆,迅速走到秦王跟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哪里受过这等侮辱,让我堂堂地强国领袖敲这么个瓦盆子,大骂蔺相如,两只眼珠子瞪得如牛皋。蔺相如不管,用跪姿把瓦盆举到秦王面前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秦王见这架势,知道今天碰上了一个硬茬,这家伙说得出也做得出,今天要不击缻,肯定会有血光之灾,没办法,也只好敲了一下缻。

  目的达到了,敲的姿势好不好看,声音响不响,亮不亮都不重要,要的就是你这一敲。蔺相如马上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国君臣又一次在外交上自取其辱,于是再次施展起了胡搅蛮缠的伎俩:“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针锋相对:“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加上廉颇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惊世骇俗的外交事件给后世怎样的启迪?

  渑池之会

  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它有力戳破了弱国无外交的谎言,也使蔺相如成了中国历史上彪炳千古的伟大的外交家。以蔺相如为主导的这一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外交事件,给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和启迪也是十分深刻和深远的。

  通过这两起外交事件,激发了赵国朝野上下的斗志,提升了赵国朝野上下的士气。赵国不但国内凝聚力和战斗力由此大增,赵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也由此令诸侯各国刮目相看。便有了后来的赵奢在阏与城下大败秦军和廉颇向东攻打齐国和攻打魏国并攻城掠地的辉煌战果,使秦国在很长时期里再也不敢对赵国轻举妄动。同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也启迪后世,国家的尊严是捍卫出来的,而不是委屈求全,韬光养晦就能获得的。那样,不但不能获得国家尊严,还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对此,宋代大文豪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赵国后来丢掉了蔺相如的外交路线迅速为秦所灭也对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与此同时,这两起著名的外交事件,还告诉人们,文事与武备是相得益彰的。文事鼓舞武备,武备支撑文事。当年赵国如果没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外交上的巨大胜利,就不可能有赵国朝野的厉兵秣马,斗志昂扬;没有廉颇的重兵布防,赵国君臣能否从渑池全身而退,也是不好说的。

  原文网址:https://www.toutiao.com/i6880128211062096387/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