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为什么贫困

无产阶级为什么贫困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无产阶级想要摆脱贫困,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的怜悯上,因为无产阶级的贫困本身就是资产阶级造成的。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评论到:“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却把这儿几乎变成了野蛮人。”他对资产阶级的富有和无产阶级的赤贫做了十分文雅的描述。恰巧100年后,在东方的中国,一位名叫夏衍的作家用他平实的文笔记录下了无产阶级的悲惨生活:“四点半之后,没有线条和影子的晨光胆怯地显出来的时候,水门汀路上和弄堂里面,已被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挤满了。凉爽而带有一点湿气的晨风,大约就是这些生活在死水一般的空气里面的人们仅有的天惠……几十只碗,一把竹筷,胡乱地放在桌上,轮值烧稀饭的就将一洋铅桶浆糊一般的薄粥放在板桌中央。她们的定食是两粥一饭,早晚吃粥,中午的干饭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里面是较少的籼米、锅焦、碎米和较多的乡下人用来喂猪的豆腐渣!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这些魔法般从地下召唤出来的财富却与无产阶级没有什么交集。为什么,这些由无产阶级亲手创造出来的财富,不仅未能造福他们的生活,反而让他们陷入了近乎赤贫的境地呢?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去探索资本的起源,看一看资本降临人世后是如何将一切封建旧势力摧毁,又是如何将广大劳动人民逼向无产者的境地的。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货币。货币本质上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社会分工导致了商品的生产,人们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全部生活和发展资料。但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换存在诸多不便。比如生产铁的人需要小麦,生产小麦的人却不需要铁,只需要棉布,而生产棉布的人又不需要小麦,只需要铁。于是生产铁的人只能先用铁换成棉布,再用棉布换小麦。这种交换上的不便促使了对一般等价物的需求。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交换任何别的商品,这就要求一般等价物具有便于携带、形式统一、质地均匀、坚固耐用、价值稳定的特点,而铜、白银、黄金等贵重金属十分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因此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在最初,商品生产的目的,是商品生产者通过商品交换取得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用公式来表达就是商品—货币—商品,通俗地讲就是为买而卖。这时财富的象征是使用价值的多寡,即牛羊、粮食、土地等。但是伴随剩余产品的增多,人们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趋于饱和,货币—商品这个环节就中断了。例如我是个农民,用卖粮食的钱买来衣服和农具,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用再买新衣服和农具了,买来也多余,这时候我手上的货币就不再进入流通领域,被我贮存起来,以供不时之需。因为货币不会像粮食一样腐烂,而且价值稳定,能用来交换任何商品。因此往后多余的粮食我都自觉地换成货币。这时候货币就变成了财富的象征。于是商品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原来的为买而卖变成为卖而买,即货币—商品—货币。精明的人低价买入商品,然后想办法高价卖出,赚取差价。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商人。只是如果仅停留在商品的低买高卖的话,还远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为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剩余价值。就好比两桶水来回倒,如果是等价交换,没有意义,因为两桶水里面的水没变化,如果是不等价交换,也只是彼盈我亏,两桶水的总量还是没有变化。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商人很富有,但地位最低,因为他们只是把商品挪了个地方,却没有生产任何东西。要取得剩余价值,将货币转化成资本,必须寻找到一种能实现价值增殖的特殊的商品。马克思说:“它的实际使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他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而货币转化为资本,就是以劳动力变成商品为基础的。”

  对于劳动力,马克思紧接着做了精辟的论述:“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中,是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作为买者和卖者,劳动者与货币所有者在法律上地位平等,劳动者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并把它作为商品出卖;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身体中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

  在资本主义刚出现的时候,社会上的自由劳动力是很少的。当时人数最多的群体是农民,而农民要么是依附于封建领主的农奴,要么是有自己的土地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自耕农。于是在这个时候资产阶级起到了十分革命的作用,他们对封建势力宣战,将广大农奴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农奴成为自由人,又通过“圈地运动”将自耕农的土地收买,把自耕农赶进城市。就此,原先的农奴和农民转变成了城市中的无产者,他们唯一拥有的劳动力便是资产阶级最需要的商品,而封建地主阶级则因为丧失了统治基础,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这看似“自由,平等”的交易,实则是资本家对无产者赤裸裸的剥削。马克思说:“劳动力作为商品,与其他一切商品相同,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只是作为活的个体的能力而存在,因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要以此为前提,劳动者要生存,就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并且,它也随着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量的变化而变化。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劳动者本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为使劳动力得以延续,劳动力的价值还包括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为适应生产的需要,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由此产生的训练和教育费用。简而言之,劳动力价值就是由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

  作为商品,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其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了它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并通过对它的支配来生产剩余价值。”自此,我们就将进入剩余价值理论,发现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

  由于在生产之前,劳动者已经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了资本家,因此劳动者在资本家工厂里所生产的一切商品都与劳动者无关,而归属资本家。劳动者在来到流水线面前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成为了资本的一部分,并且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即可变资本。相应的设备、车间、原料等等则是不变资本。资本赖以增殖的部分就是可变资本,即劳动者的劳动。马克思指出:“在生产过程中,不变资本的价值不论大小,都不影响价值产品,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价值增殖,所以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变化的结果。”所谓的剩余价值是指劳动力所创造的产品总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的差额。通俗地说,一个工人将自己8小时的劳动时间卖给资本家,但工人实际只需为资本家工作4小时即可创造出等同于他劳动力价值的产品,这段时间的劳动是必要劳动,剩下的4小时是在为资本家无偿劳动,即剩余劳动,而这第二个4小时创造出来的产品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个现象,马克思设计了三点一线的线段,两端为X、Z,中间为Y。XZ段是劳动者所有的劳动时间,XY段是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YZ段是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为了提高剩余价值,资本家有两种办法。第一种,XY不变,延长XZ,即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第二种,XZ不变,缩短XY,即提高生产力,让劳动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必要劳动,从而增加剩余劳动。

  第一种办法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公开的、赤裸裸的对劳动者自由时间的掠夺。历史上出现过12小时、14小时、16小时甚至18小时工作制。为了使机器能够不停地提供产品,资产阶级还发明了两班倒、三班倒,改变劳动者的作息时间以维持机器的运转。

  第二种办法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三个阶段,分别是本劳动部门生产力的提高、提供生活资料的劳动部门生产力的提高和为生活资料的生产提供原料的劳动部门生产力的提高。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的提高是以缩短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为条件的,而必要劳动时间又由劳动力价值来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基础是劳动者本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降低生活资料和生活资料原料的价值会间接导致劳动力价值的下降。

  做个通俗的比喻,一个工人维持自己当天和第二天的劳动需要消耗10个面包,此时一个面包是2元,他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就是20元。这时生产面包的部门生产力提高,附着在面包上的劳动量降低,面包的价值也就降低,于是一个面包的单价变成1.5元,那么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会跟着下降到15元。而面包是由小麦做成的,生产一个面包需要50克小麦,50克小麦价值为1元,这时生产小麦的农产品部门生产力提高,50克小麦价值变为0.5元,以小麦作为原料的面包也会因为成本的降低而降价,从原来的1.5元变成1元,进而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又跟着下降到10元,最终工人的劳动力价值随着生活资料价值的下降而下降,同时也带动必要劳动时间的下降。可是工人的总劳动时间并没有变,于是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造成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多,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不是为了减少无产阶级的工作时长,而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换句话说,那些被朝气蓬勃的打工人所认为的可以谋生的事业并非他们的事业,而是资本家的事业。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工作越勤劳,资产阶级从他们身上掠夺走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即使无产阶级节衣缩食,其积累财富的速度也永远超不过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速度。概言之,加班从来不是无产阶级致富的手段,而是为资产阶级致富的手段。无产阶级为治疗因加班造成的健康损耗所付出的代价远比他们所得的加班费要多,并且,这还是资产阶级所喜闻乐见的,因为资产阶级又可以通过医院来榨干无产阶级身上最后的一滴血。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其本质上生产了剩余价值。工人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资本家,所以工人只完成一般意义上的生产是不够的,他必须生产剩余价值。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为资本自行增殖服务的人,才是生产工人。”一旦工人无法再为资本家提供剩余价值,或者生产力发展到原有的工人数量降低了剩余价值,资本家就会把工人无情地抛弃掉。这些提供不了剩余价值的工人,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相对过剩人口。在最初,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而用各种手段将劳动群众从他们赖以维生的土地上赶走,现在,资产阶级又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将工人抛弃掉,无产阶级成为他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全无人的尊严。所以《共产党宣言》才说:“现代的工人……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

  无产阶级想要摆脱贫困,不能将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的怜悯上,因为无产阶级的贫困本身就是资产阶级造成的。而造成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总根源就在于私有制。不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就无法实现解放。但消灭私有制是从无产阶级才开始做的事情吗?完全不是。这种事情从资产阶级这里就开始做了。资产阶级以夹杂着文明和野蛮的方式陆续消灭了文明社会里的贵族私有制、地主私有制和农民私有制,并且将未开化地区的人类也纳入进了他们的私有制体系之中。甚至到了后来,资产阶级丧心病狂到要消灭自己的私有制了。一切弱小的小资产阶级和小的资产阶级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中不断走向破产,他们的财富日益集中在垄断的大资产阶级手中。《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资产阶级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所以,无产阶级只不过是在完成资产阶级一直在完成的事情的最后一步而已。到那时,奴役人的资本被消灭了,劳动的目的不再是实现资本的增殖,而是劳动者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谁反对无产阶级的运动,谁就是在阻碍劳动人民的解放,就是在要求广大劳动人民继续活在资产阶级的压迫下,继续过贫穷的、疾病的、焦虑的生活,而这无疑是每一位追求自由幸福的人所强烈拒绝的。我们每一个凭借自己劳动生存的人,都要求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