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不如买”,这句在改革开放后广泛流传的话,简直是对国家未来的一种误导。在当时,推崇这种理念的人认为,依靠外部资源买来的东西更便宜、更高效,但历史却给了我们狠狠的一巴掌。过度依赖外购,放弃自主创新的做法,最终让我们在关键技术领域屡屡遭遇卡脖子式的困境。
看似省力的“买”,背后隐藏的是对自主创新的放弃。在许多关键领域,我们原本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打破技术封锁,发展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但“造不如买”却让我们一次次陷入依赖进口的恶性循环。结果是,当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制裁与封锁随之而来,我们才猛然发现,原本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命运,早已被外部的供应链牢牢把控。
这一点,毛主席时代的自我创造精神恰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在那个贫困而艰苦的年代,毛主席没有选择依赖外部技术和资源,而是坚持自力更生,推动国家在最艰难的条件下,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毛主席知道,真正强大的国家,不仅仅是拥有先进的武器和设备,更是掌握了创新的力量、突破的能力。即使那时条件艰苦,毛主席依然相信,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我们能够打破技术封锁,实现真正的自我独立。
今天,回过头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造不如买”不仅让我们在技术上处于被动,甚至还让我们在关键时刻变得脆弱。那些依赖进口的行业和技术,在全球化竞争的浪潮中,成了随时可能被切断的“脆弱链条”。在关键时刻,我们才发现,过度依赖外部的结果,不是带来效率,而是将我们推向了无数潜在的风险。
毛主席时代的坚持自我创造,才是真正的远见。他明白,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舞台,而不是一味依赖外部力量。“造不如买”只是短期的权宜之计,真正的长期发展,必须建立在创新和独立自主之上。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眼光,不仅仅要有能力买,更要有能力造,把握住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