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臻|如何认识淞沪会战?

铁穆臻|如何认识淞沪会战?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刚刚笔者的一位同志给笔者发了一张令我们极其愤慨的图片。这个图片是某个历史虚无主义网民公开发表的评论的截图。

  他荒谬的认为:“淞沪会战国军将士120万人全军覆没,迫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兵力吃紧的情况下往中国战场增兵30万才是最关键的”真是造谣不打稿子!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到11月,当时压根没有所谓的“太平洋战场”,因为日本和美国正式开战是1941年12月。所谓的淞沪会战和美日太平洋战争没有丝毫关系。淞沪会战蒋匪军死伤30万,也不是所谓的120万。死人数量还带“放卫星”的?

  今天我就好好谈一谈所谓的“淞沪会战”。谁也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国民党集团的拙劣指挥严重损耗了中国抗日的有生力量。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在淞沪会战犯下了严重不利于抗日战争胜利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1937年10月25日,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毛主席精准指出:“就是在正面作战的军队,也不可用单纯防御的战法,主要应采取'反突击’。几个月来军事上的失利,作战方法失宜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378页。)国民党军队面对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偏偏打战役上的单纯防御战、消耗战,和日寇搞“堡垒对堡垒、集中对集中”,简直是博古为首的“三人团”在第五次反“围剿”时严重错误战略战术的完全照搬!蒋介石集团向他们打败过的博古为首的“三人团”学习了如何打败仗、如何消耗自己,真滑天下之大稽!

  淞沪会战中蒋匪军在作战时的冒险主义,在淞沪会战主要指挥者之一陈诚的文章中体现的极其明显。陈诚荒唐的讲:“精神战胜一切”“因此无论敌人如何猛烈轰炸,冲锋射击,我们只要保持坚毅沉着的精神,镇静防护,敌来即杀,终究是能够杀敌致果的。我们从敌军官兵的日记上,知道过去两月的淞沪战争中,敌人所受损失的惨重,即可证明此点。”“一切物质的困难和缺陷,无疑都是可以克服和补救的。”(陈诚:《持久抗战应有的认识》)这难道不是“乞丐和龙王比宝”吗?陈诚的脑袋简直是李德的脑袋的复制品!

  陈诚扬言:“我们再三说过,此次对倭寇作战纯为赌国运之存亡。我们国家民族的兴衰生死完全视乎这一战,要不惜任何牺牲。要求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唯一的秘诀是不怕牺牲”(陈诚:《持久抗战应有的认识》)。还有比陈诚这句话更蠢的话吗?不怕牺牲不是唯一的秘诀,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战略战术和不怕牺牲的精神相结合,才是真正的秘诀!单纯“不怕牺牲”,你陈辞修在学义和团是吗?怪不得解放战争时陈诚一到东北就打了一堆败仗!陈诚这军事能力,碰上深得毛主席战略战术思想真传、以精谋善战著称的林彪,简直如小耗子碰上大老虎一般,直接面对降维打击。

  陈诚深得“委座”真传。存地失人、不注意保存有生力量、过分在一城一地得失中计较,从而导致人地皆丢——这是蒋校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以贯之的用兵风格。据李宗仁回忆:“淞沪会战至此,我军已成强弩之末,亟应后撤。然委员长意气用事,严申命令,有敢擅自撤退的,军法从事。前线指挥官都知道委座脾气,谁也不敢以真情实况报告,偶承以电话垂询,多诳报士气旺盛,倘直陈实际情形,即遭申斥。”(《李宗仁回忆录》)不管李宗仁和蒋介石关系多差,事实确实如李宗仁所说,该撤退的时候蒋匪军说啥也不撤,到最后他们陷入了严重被动、在大溃退中损失惨重。国民党集团的错误战略战术,导致抗日军事力量被严重消耗。30万军队在淞沪会战全军覆没,这真的比博古为首的“三人团”破坏力还大。博古为首的“三人团”是把10万红军变3万,相当于红军由于博古他们的瞎指挥牺牲了7万,而国民党集团在淞沪会战祸害军队的数量是30万,是7万的4倍以上。

  总之,淞沪会战大量损失了抗战军事力量,而日本军队的损失仅仅是国民党军队损失的五分之一。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以更加疯狂而且迅猛、嚣张的姿态对中国进行了更加激烈的进攻,使中国大片地区沦为日占区,根本没有对成功阻止日本猛攻起到任何值得称赞的战略作用。

  毛主席讲过,战争为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完不成这个目标,消灭不了敌人还无法保存自己,就是指挥者的失职。笔者极其敬佩的剧本作家邵钧林老师担任编剧的一部极其精彩而有深度的历史电视剧《红色摇篮》中,有非常经典的一个片段,就是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红军损失惨重、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彭德怀、林彪、聂荣臻、顾作霖等人对博古、李德大发雷霆,其中顾作霖对博古和李德讲道:“你们是有罪的!”笔者看后,深表赞同。

  给革命事业制造灾难,就是制造不可饶恕的罪过。在淞沪会战中,国民党集团以拙劣的战略战术制造了严重损耗抗战力量的不可饶恕的罪行!

  你想知道真实的抗日战争历史吗?强烈推荐中央档案馆原馆长杨冬权老师作品:《抗战旗帜毛泽东》!读完这部有理有据的力作,你就不会跟着果粉走了。笔者后续也会细写笔者本人学习杨老馆长这部力作的札记。

alt=""/>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