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唯一论之缺陷

实践唯一论之缺陷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认识论与生存论下实践之区别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句话涉及到真理,社会实践。什么是真理,社会实践意味着什么?唯一论正文首先引用马克思《费尔巴哈提纲》第二条“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然后说:“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段话是最好的注解:“我们看到,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活动和受动,只是在社会状态中才失去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并从而失去它们作为这样的对立面的存在;我们看到,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为这种对立的解决决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一个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2014年版单行本85页。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一节】

  从马克思以生存论角度看待思维、理论能否实现,人的主观愿望实现问题,而不仅仅是认识客观实际问题。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关键不在客观认识上,不在主观与客观单向沟通上。认识论上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哲学建立之前已有近百年的争辩,在理论上、传统哲学中纠缠不清。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哲学没有清晰的解决路径,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唯物与唯心之间摇摆不定。马克思另辟蹊径,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实践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人与物质存在有两种关系,一种是与先在性物质关系,一种是以前者为对象,通过劳动创造出不同于前者的物质。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阐述了:“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马恩选集第一卷72-73页】

  认识论里客观、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主观是单向的,人们从主观到物质自然,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体行动,只是认识的中介。而在马克思哲学里,人与物质自然的关系是双向的。实践是物质与意识的结合,抵达客观对象后,为主观带来新的感性意识,形成主观新的理性抽象,新的思维。无论物质自然的运动本质、真理,还是人类生存运动本质、真理只有在物质生产和交往中才能透彻认识。自然认知中的真理不过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垫脚石。把主观与客观绝然对立,把实践带入认识的单行道,摈弃人的意识传承特征、本能,对科学和客观卑躬屈膝,真理把人视作下贱的奴隶,这是唯一论哲学关键的缺陷。

  什么是社会?马克思在《手稿》中有完整的论述。摘录如下:​

  “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因此,他的生命表现,即使不采取共同的、同其它人一起完成的生命表现这种直接形式,也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并不是各不相同的,尽管各人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是类生活的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方式,而类生活必然是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个人生活。

  作为类意识,人确证自己的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且只是在思维中复现自己的现实存在;反之,类存在则在类意识中确认自己,并且在自己的普遍性中作为思维着的存在物自为地存在着。

  因此,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感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如果非得解释,可以把“人”定义为社会物质与意识传承的产物。人一出生需要家庭和社会提供给他需要的物质,养成身体,这是从物质传承的方面看待。而另一方面需要家庭与社会传授给新生儿语言和文字,社会秩序规则,从幼儿的家庭所有界限到​社会法律规定的所有界限,以及道德规范,情感、爱憎等。如何对待他人与物,体现了人的物质传承与意识传承。这是马克思所说的“环境创造人”,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个人的起点,也是社会状况。当一个个成“人”后进入社会,他们创造的物质和传承的意识成为下一代的环境,即“人创造环境”,成为新的社会存在。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是对立统一的存在。马克思因此说:“可见,思维和存在虽有区别,但同时彼此又处于统一中。”

  论述人的认识,前提是承认“他”是​物质与意识传承的产物,与人类存在的主观,主观思维密不可分。意识与物质是人的二元关键构成,二者分离即“人”的生命消逝。认识外界的物质自然从观的角度与人的发生关系,与人的理性抽象、思维判断评价系统发生关系,与人的物质生活实践发生关系。抛弃社会历史,要求“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难道只能由唯一论提供真理的标准吗,或者按照大神们指引的单行道去寻找真理吗?

  大神们已经把劳动者带入了死胡同,该回头反思了!

  唯一论之缺陷

  ​唯一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又涉及到客观世界。唯一论没有对客观世界定义,只是说:“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把主观领域作为客观世界的对立面。依据文句,我们把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精神都作为主观领域内的存在,与之相对的属于客观世界。人的物质体属于主观领域还是客观世界没有确定,社会是主观还是客观存在?

  唯一论对实践定义为: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是在一定传承意识规则下人的集合,是人的复数表示。人与社会不是对立的,只有在社会之中,出生的婴幼儿在社会传承物质与意识下,才会成为人。​唯一论把人与社会对立起来。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把人归属到主观一方。实践是单向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见之于人之外的活动。”以其逻辑,人与社会都是与客观世界相对立的。

  如果以哲学探讨标准要求,这是一篇糟糕的文章。对于要说明的主观,客观缺乏明确的定义;人与社会关系含混对立;对最关键的实践缺乏定义。一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典型范文,居然还要谈如何认识真理?

  ​唯一论开篇引用《提纲》第二条,然后​说:“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明确无误的以认识论的角度去看待实践,没有从生活存在论的角度看待实践。这就形成了主观与客观的绝然对立,实践是单向沟通主观到客观。

  马克思的物质生活即物质生产和交往,人们必须劳动创造物质来满足物质需求。人按照自己的方式与物质自然发生关系,按照头脑中思维的指引来改变物质形状。人们劳动创造的物质,不是要抵达的自然物的客观,而是要达到劳动者主观塑造的要求,实现主观想象。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比如青铜冶炼,钢铁冶炼。认识物质自然是为了达到主观目的,在实践过程产生新的感性认识,经过理性抽象使得思维达到新的层次,接近理想目标的实现。伴随实践过程,主观到客观,感性到理性,思维到目标物,多次往返。毛泽东总结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生活过程的简洁表达。人造物质上,先在物质为对象,人创造出后添的形状物,是主观与客观、主动与受动的结合,是一分为二,也是和二为一。这里没有绝对的客观也没有绝对的主观,是一种暂时的和解、妥协状态。这是生存状态下人与自然的关系,绝非认识论里主观到客观,思维到现实的单向沟通。

  我们把哲学问题还原到生活里,​通过维持“人”的生存方式-物质生产和交往实践中,才会有深刻的体会。认识论是人类对自然的关系之一,是生产的基础。客观真理服从于人类生存与发展,人们认识客观的目的在于利用,在利用的同时得到进一步的客观认识。不从人的生存方式、人改造自然的主观目的出发,物质自然与人就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只是五官的反射影像而已,是人的感性认识,不会形成理性抽象,不会形成对象性思维。物质自然出现在人的视野里,与出现在动物视野里,所引起的感性也许是相同的,但人可以对感性认识进行理性抽象。人的这种功能是长期的劳动创造积累的结果,引起了思维的进化。而动物对外界的感性认识只与觅食相关,二者是直通道。马克思说动物与外界没有什么关系,指思维上的关系。

  人与物质自然的认知关系,不只是感性的,还是出于人类生存的理性。理性认识即是人类的功能之一,也是人类把其视野中的对象纳入到生存要考虑的对象序列里。从观的角度看问题:失去观察的主体-人,就没法形成对物质自然的观察,也就没了客观。从人的角度看,视野里的物质自然是人的对象世界,按人的方式与物发生关系。从思维的角度看,形成对象性思维,即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类生活实践的积累。实践是人的物质体行动与思维的结合,是此二者对现实的否定与发展,也是对自身的物质与思维的否定与发展。先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的存在,但对于其运动本质的认识则离不开人的思维、离不开人的生存实践活动。

  实践都是社会性的 并非与人类发展一致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维是鉴别标准

  社会实践​表现为对自然和对本身两个方面,对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物质生产和交往为纽带。通常人们说科学实验,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三个领域,本质上说是社会实践在三个领域的表现。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2014年版单行本79-80页】​

  ​“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不仅我的活动所需的材料,甚至思想家用来进行活动的语言本身,都是作为社会的产品给予我的,而且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因此,我从自身所做出的东西,是我从自身为社会做出的,并且意识到我自己是社会存在物。” 【同上】

  资本私有制下的现实生活,是人类辩证法则发展的新阶段。​其生产方式成为人类发展的桎梏,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手稿》“在实践的,现实世界中,自我异化只有通过同其它人的实践的,现实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因此,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同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生产出其它人同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同这些人的关系。”【2014年版单行本56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理论的实现,在东方阵营的复辟并不表明是真理。人类也会走回头路,人类并非一直走在康庄大道。欧洲经历过黑暗时代,中国曾陷入在封建社会的沼泽达2000多年。即使在生存论下,实现的思维也并非是真理。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实现了,苏联人的后裔们认可它是真理吗?好像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不认可。

  ​结论:资产阶级提倡的科学、客观不过是他们追逐资本利润,资本滚动的遮羞布。他们用这块鉄布来隔档劳动者渴望的物质与精神结合的自由,阻挡劳动者解放的步伐。资产阶级用私有的生产方式制造了工人,也制造了自己的掘墓人。马克思基于劳动创造的分析,说明人类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劳动创造者精神与物质结合的自由。这个是检验实践的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生存与发展才是人类的真理,客观世界,客观规律是人类主观发展的垫脚石,不是人类发展的道路上的王屋山与太行山,也非人类顶礼膜拜的神仙。

  人类的思维是观察者对于外界和自身观测的坐标体系,是观的前提,否则没有主观也没有客观。社会真理不但是必然联系,还必须与人类价值观,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一致。这不是一种理想,而是一种不断生成的运动。实践具有正义自由的方向性,而不是对人类行为无原则的放纵。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