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我最担心的结局

吴铭:我最担心的结局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我最担心的结局

  作者:吴铭(20200427)

  现在,中国人民的抗疫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所谓发达、文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疫情依然深不见底,这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暴露了“与国际接轨”式的私有化改革思维和决策的方向性弊端。

  仅就世界疫情来说,形势对我们是极有利的,这是中国人民斗争胜利的结果,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残余因素所获得的胜利。

  但是,如果不利用这个有利时机,调整以往在政治、经济、金融、思想文化上的资本化、外资化、殖民地化倾向,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有利的意义,就打了个极大的折扣,全国人民的伟大抗疫胜利成果,就可能完全流失。

  虽然全世界疫情,特别是美国等西方所谓发达国家,依然呈恶化趋势。但是,这些国家对内对外的反动政策,不但没有一丝改变,反而变本加厉。相应地,中国对外的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金融上、思想文化上,总体上也并没有因为中国抗疫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优势而有根本改变,旧的思维仍然垄断着中国经济金融甚至思想文化。旧思维下制定的政策,虽然现在看来已经丧失了所有依据,却还在执行。4月份,中国先前决定的扩大市场开放22条、取消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无限制开放金融、极力引进外资、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外商投资法等一系列主动殖民地化的政策,仍然如期推进。一些省市急不可待,置疫情于不顾,已经在拍卖优质国有企业的控股权,要搞“二次混改”。

  同时,美国方面策划的让制造业回流其本国的图谋,也并不因其疫情严重、抗疫无能而改变。美对华经济战,也没有一丝松懈的意思。中国在经济金融上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因为旧思路、旧政策的继续,依然在恶化,经济主权、金融主权、市场主权,仍然在加速沦陷。

  应该说,由于华尔街金融寡头的恶性膨胀,美国的轻重工业研发生产能力,均受到其金融业的极其严重腐蚀破坏,其本土工业科研、制造能力,已经跌落谷底。尖端工业,如飞机制造业,已经残破。轻工业,几乎没有,口罩、呼吸机,不会生产,好不容易研制出个瑞德西韦、羟氯喹之类,事实证明还是假药。不知道美国的农业生产能力究竟如何,是否真的能够保证美国人吃饱。这样一个缺乏轻重工业支撑的大国,即使不考虑各类资本对国家动员能力和效率的破坏,也必然是空虚、无能的大国。

  中国这几年不断强调改变“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荒谬逻辑、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能力、强调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并推动一带一路,工业科研和生产能力出现复苏势头,这对工业空心化的美国自然又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特朗普,还有他们的政客们,是看到这一点了。

  今天,在中国官僚买办势力联合世界银行制定的佐利克报告指引下,中国市场、中国经济、中国金融,已经国门洞开,美国金融已经大举入侵,在中国国内官僚买办势力从政治、经济、金融、理论、舆论全方位的配合保障之下,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可以想见,美国金融必然要侵夺中国经济金融主权、削弱中国金融能力,改变中国经济主权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地理布局结构,恶化中国经济形势,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第三产业化、泡沫化。其结果,必然是外资所有企业所占经济比重上升、本国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下降,公有制或者国有制所占比重下降、私有资本外国资本所有制所占比重上升,轻重工业、农业等生产型经济比重下降而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东部沿海、沿江地区所占经济比例上升,而中西部地区所占经济比重下降。这将导致中国人民要深受外国资本、本国官僚买办资本的双重压榨,主权经济会完全沦陷,丧失独立自主性。因为外国资本、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均外在于人民政权,均威胁人民政权,所以,这也会导致中国政权对经济金融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进一步剥削甚至基本丧失,更加难以组织经济金融力量、反击国际垄断资本的进一步侵略,更加难以应付较大的国际国内经济危机。

  本国土上的制造业,由于所有制不同,未必就能构成中国的经济实力,相反,外资、私资、官僚资本所有制经济,不但不构成中国经济实力,还是对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侵蚀和破坏。

  此其一。

  其二,虽然美国方面急迫发展制造业,但是,其本国仅有金融业独强,而严重缺乏轻重工业人力、技术、管理等方面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立足其本国恢复其轻重工业制造能力,恐怕相当困难,遥遥无期。所以,特朗普总统上台以来,美国就指望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回流美国。疫情之初,美国国务卿就幸灾乐祸地表示:中国疫情爆发有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前不久,美国方面还向中国制造业喊话,只要回迁美国,则给予报销拆迁运输等费用。看来,美国方面想一举两得:一方面挖中国制造业的墙脚,另一方面,补自己家的工业亏空。为此,美国还继续制裁华为,提高与华为贸易企业的标准门槛。看来,为了打击中国制造业,美国是不惜一切了。

  这种“挖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如果不完全控制中国金融,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一方面,美国强烈希望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对于美元金融,美国不但不希望其回流,而且还继续大举入侵中国。

  中国方面,尽管中美两国抗疫对比,已经显示了两国经济制度的优劣,中国完全应该抛弃以往的“与国际接轨”的荒谬思维,重新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视野审视中国的经济、金融、外贸政策。但是,总体来看,这种重新审视,并未因中国抗疫胜利、美国抗疫失败而如期到来。相反,主动毁弃中国经济主权、金融主权、市场主权,毁弃人民币发行权、结算权和定价权,而极力拥抱美元霸权的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储备外汇、扩大开放等支撑美元霸权的依附型、买办型、殖民地型经济思维,依然垄断着中国经济金融界,主导着中国经济金融决策。

  需要强调一点,用金融手段摧毁一国产业体系,或者并购一国产业体系,兵不血刃地控制该国经济,恐怕是最省时省力的殖民手段,这应该是经济金融的常识。这样的常识,中国主流经济金融贸易界,是完全拒绝的,是决不会承认的。

  更需要强调的是,外资金融的大举进犯,必然会攻击甚至消灭中国主权金融,直接威胁到人民币的生存。

  (前几天看一段视频,里面讲人民币国际化了,手拿人民币就可以全世界买商品,如美元那样剪世界羊毛。这种说法是肤浅的。如果中国政府不掌握人民币的发行权,人民币发行权旁落到国际垄断资本手中,那么,国际垄断资本就可以印人民币以购买中国商品,并向外输出。这就意味着中国的重大损失,而不是什么好事。不掌握发行权的国际化,对任何货币,都不是好事。即使掌握了发行权,如果不控制定价权,没有股市、国债等手段收割本国货币、阻止货币回流本国,也剪不了世界的羊毛。剪羊毛的事,还是不要想为好。)

  消灭人民币金融这个竞争对手,也是控制中国经济的关键一环。

  这样下去,我们可以断定,美元金融,将越来越深地控制中国主权经济,控制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彻底将中国经济于美国金融殖民之下。

  今天,美国所主导的“世界产业链”,是美国负责设计、科研、运输、销售、消费,抬高各环节定价并享受所谓知识产权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中国负责生产加工,付出劳动力、资源、环境代价。但是,美国主导的这个产业链,由于掌握了定价权,所以,中国所负责的生产环节,所得利润仅占不到1%,而美国主导的知识产权、运输、销售等环节,所占利润却高达99%。这被国内外主流经济界宣传为国际分工论、比较优势论、世界工厂论,其实是对中国经济被置于产业链底端接受国际垄断资本压榨的粉饰,是对中国人民的欺骗。本质上,这个所谓的国际分工,是一种险恶的殖民方式。

  那么,当国际垄断资本特别是华尔街金融寡头对中国经济金融的控制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主导中国诸多带有经济主权意义的重大企业的决策,将这些重要企业连人带设备整体迁往美国,就成为可能。比如,受WTO所谓条款的制约,中国金融对中国大型企业的服务受到各种限制,再加上外资金融的大举入侵必然对中国金融构成侵害,中国主权金融行为必然受到外资金融的影响和制约,甚至金融决策权操之于敌手。在中国金融无权或者无力为本国大型企业提供金融保障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将不得不接受外资金融的所谓“服务”,结果是其极可能被美国方面控股或者完全并购。那么,在中国经济金融甚至政界依然亲美崇美的情况下,此时,美国将这些重大企业搬迁往美国,就不会有多大阻力。

  这样的趋势之下,中国将会失去轻重工业制造业,特别是具有主权性质的制造业、尖端制造业。当然,一些血汗代工厂仍然可以在中国存在,只要中国保证其利润不高于1%。

  那么,在中国主权性质的大型企业(尖端制造业)不存,所有企业均为代工厂并被置于世界产业链最底层、几乎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中国工业会迎来更加糟糕的情况:主权制造业被美国并购,搬迁到美国本土,而产品设计、研发、运输、销售等环节,同样由美国控制。中国将两手空空,既没有了主权尖端制造业——只有一些利润极低的低端代工厂——,也没有了科研、设计、金融等服务业,没有了所谓知识产权。中国人民、中国政府、中国民族资本还从哪里获利?中国经济还何以自处?恐怕,只能充当国际垄断资本的“服务员”了,连翻盘的机会也不会有了。

  我觉得,这是最坏的结局。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