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君:能量守恒定律在经济学里的逻辑

陈亚君:能量守恒定律在经济学里的逻辑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至今为止,“能量守恒定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它或多或少地约束着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宇宙学研究,以及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学科和门类的研究。现在,我们将探讨“能量守恒定律”在经济学中的逻辑。

    一、组织解构与建构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过去,我们的经济学家们只关注组织的建构(所谓价值的增值)过程,却并不关注组织的解构过程,或者换句话说:组织的建构和解构被用相同的观点来认知。由此导致了我们走进入了一个不容易找到出口的经济学迷宫。自然科学告诉我们:一般而言,建构组织需要吸收热量/能量;解构组织则会释放热量/能量。事实上,研究组织的解构与研究组织的建构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因为建构组织的热量/能量来自于另一组织的解构。我们使用热值(HeatValue)来描述一个组织解构过程中所释放的总热量;而我们用价值(Value)来描述一个组织建构过程中所耗散掉的总热量(我们可以形象地用“英文的HeatValue中的Heat被耗散掉后而仅剩Value来比喻这个过程”,Heatis dissipatedoff, but Value is leftstill.)。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组织的解构所产生的总热值,正好导致了另一组织建构过程的完成,则后者的价值的提高是不可能大于前者的热值。换句话说,后者的价值是可以用前者的热值来计量的,因为能量只能是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而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

    食物中含有热量,吃下食物后,我们肚子里的酶帮助我们解构食物组织并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我们因此有了精力去思考、去行动,从而将我们的劳动价值通过增加劳动对象的组织度而植于该对象中,这就是一个将食物的热值转化成劳动的交换价值和劳动对象的使用价值增加的过程。换句话说,劳动的价值是可以用劳动者消耗掉的粮食的热值来等同的,因为食物中的热量是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而只能从一种形态(食物)转换成另一种形态(劳动),进而使得劳动对象的价值得到同值提高。

    二、“能量守恒定律”决定了经济系统是一个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是指满足叠加性与均匀性(又称为其次性)的系统。所谓叠加性是指当几个输入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时,总的输出等于每个输入单独作用时产生的输出之和,即,F(x+y)=F(x)+F(y);均匀性是指当输入信号增大若干倍时,输出也相应增大同样的倍数,即,F(nx)=nF(x)。

    “能量守恒定律”无所不在,它制约着大到漫无边际的宇宙,小至质量为零的光子;它当然也制约着经济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能量只能叠加(Accumulation)和分配(Distribution),而不能增大或缩小。叠加和分配属于线性算子,因而,由能量主导的经济系统必定是一个线性系统。

    我们就拿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到过的别针制作过程为例,来分析经济系统中组织建构过程中的价值(即能量)叠加和分配。我们将完整的别针价值链粗略地分为如下的过程:

    1农民种植粮食为自己和第二产业的工人提供粮食;

    2矿工采集矿石;

    3焦炭工将木材制作成焦炭;

    4炼铁工用焦炭、矿石等材料制成铁坯、钢坯;

    5拉丝工将钢坯拉制成细丝;

    6制针工将细丝切成段并制成最终产品;

    7包装工将别针分批包装;

    8运输工将别针运至商店;

    9销售人员将别针卖给用户。

    每个过程都需要有粮食和其它形式的能源、人及各种引擎、包括厂房在内的各种工具、原材料以及制作程序等要素,组成一个价值单元。以其中的炼铁单元为例,我们来深入分析价值转移的机制。

    当我们在熔炉里用焦炭熔炼矿石时,除了人的劳动之外,火帮助我们解构由木头制成的焦炭组织来产生热量(动能),以促成金属晶粒组织的形成(内能,相当于势能)。金属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增加量等于焦炭所产生的热值与人类以及其它辅助劳动的交换价值的总和。

    所有上述1到9单元的价值(即能量)的叠加和分配的最终结果,就形成了一枚别针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必须从系统外不断吸收物质和能量,又不断地向系统外排放物质和能量。经济系统的物质来自于地球,而最终又归于地球;经济系统的能量则来自于太阳。因此,我们说:太阳是财富之源。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