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高考以及和中国高考的不同

美国的高考以及和中国高考的不同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美国高中生, 通常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是考两种考试,一个是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一个是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这两种考试 都是全年可以多次进行的。就以SAT为例, 一年会进行7次,考生想考几次就考几次。最终选择哪一次的分数,也都是由考生自己来决定。

考生一次失利,下次可以再接再厉,美国的考生就有这么多的考试机会。不像中国,一次失利了,要等上整整一年的时间,还要背负着成为复读生的屈辱,更要面对高考改革等不确定性。

虽然美国高中生可以是想考几次就考几次,但是,美国的高中生,通常不会执着于要考一个接近满分的分数。一是因为,考生在美国招生官眼里,如果真的SAT考了满分,可能就会被称为NERD,也就是书呆子。 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美国现在有一个去标准化的趋势。这跟美国这些年在教育领域的平权运动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很多大学已经不再看重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了。比如,像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等等,现在对学生的要求中都没有再明确提出一定要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了。

为什么说现在这个标准化考试不太重要了呢?就是因为之前有研究显示,学生标准化考试的成绩高低,并不能预示他们未来的成功,或者是说明他们是否掌握了这些所学的知识,而只是和他们的家庭收入水平和父母的教育水平正相关。

那这会导致一个什么现象呢?比如说非裔、拉美裔等家庭资源比较匮乏的少数族裔,有可能因为没有办法投入足够多的准备时间而导致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失利,然后在高考的时候受到惩罚,这就变相地让标准化考试,成为了穷人的阻拦器,而成为了富人的助推器。

因此,去标准化考试,就成为了一个美国现在大的风潮。那么没有了标准化考试,美国大学如何甄选学生呢?标准化考试被削弱之后,招生官就开始关注一个重要的成绩,GPA(Grade Point Average)叫做平均成绩,也就是说考生在高中四年的时间里,各科成绩的一个加权平均,主要包括有,课堂小项目,课堂测验、平时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等。甚至学生的学习积极程度,上课的时候有没有积极发言,也都会成为一个考察的指标,最终把各科成绩换算为ABCD四个档。

首先,看重GPA,比看重标准化考试重要的一个比较人性化的地方就是,标准化考试只能反映考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比如说,到最后阶段,是不是临时抱佛脚冲刺一下,冲到最前头去了。而GPA却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趋势,比如说,考生是不是持续地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和持续地投入和努力。

比如说,考生可能刚入学的时候, 是个学渣,垫底的,可是,经过考生持续不懈的努力, 奋斗到了中上游水平。虽然考生不是最好的, 但是这在招生官的眼中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第二,看学生的课外活动表现如何。这个课外活动其实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它既可以是考生获得了英特尔科学奖,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总统奖。像这些含金量特别高的奖项,就基本上是美国腾校的敲门砖了;也可以是,比如说,考生参加个非营利组织,成为志愿者,持续地为一些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又或者是考生是体育特长生,或者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这些都会是成为招生官眼中的加分选项。

美国大学特别看重的一个最后的指标就是Personal Statement,也叫做自我陈述。 在这个自我陈述其实是一个小文章,它主要是介绍学生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个什么样的人。不仅有这些哲学问题,它甚至还会触及到考生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学校,这个学校的什么领域特别让考生感兴趣,或者这个学校的哪位教授的什么具体的研究方向特别打动学生。

之所以需要有一个这么完整的介绍,就是因为学校在选择学生的时候, 不是只看一个分数,还要有对于学生的了解。所以,学校希望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不仅仅是看重学校的名声、地位,而是真正看到了这个学校的内在价值。只有这种基于互相了解的双向选择,才能两不辜负。

总而言之,美国大学看重的是,学生在高中时期是否已经对自己有了一个充足的认识,并且形成了对某个特定领域的兴趣以及热情。而这些都是一个标准化考试无法测算出来的。

再来看看美国高中生们会如何选择学校。通常美国高中生为了保险起见,有可能会申请甚至20多所不同的学校。这其中可能就会有保底的社区大学。很多人就认为美国的社区大学是不是就是野鸡大学,或者是跟中国的技校一样。其实,美国社区大学和中国技校还真是非常不同。因为中国的技校通常提供的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跟职业技能有关的课程。而美国的社区大学除了会提供这些职业技能有关的课程之外也会提供跟四年制的本科大学相同的通识的课程。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学生以后想从社区大学转学到四年制大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学分转换直接的进行转学,而且这些通过社区大学转学到四年制大学的学生,最后拿到的文凭和当初直接进这些大学的学生别无二致。

这也是为什么说中国的高考是“独木桥”, 因为学生一旦错过了这个桥,想要再上去那基本上就是不可能了。然而,在美国,学生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如果考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或者想要再重新进入大学深造,都有机会,而且没有人会因此而被歧视。相反,可以看到,中国的高中生一旦学级中断,或者是成为社会人之后再想考大学的话,文凭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今后在职场上面临歧视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这和美国由社区大学转到正常大学里读书的学生们可就大不相同了。

而中国的高考,更多的是通过考生的高考成绩和考生所考进的学校不同等级,把考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如果不去除掉中国高考的这种划分特点,无论怎么改,高考都是换汤不换药的“独木桥”。即便是加入再多跟素质教育有关的条条框框,也实际上只是给学生们增加更大的压力而已。

与中国高考不同,美国的高考考察的是一个人全面综合的素质,最后培养出来的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人。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