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话、耶伦再次访华

通话、耶伦再次访华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现在美国两党撕裂如此严重,两党都会不择手段去阻止对方,这会让我们有很多大瓜可以吃。

  今天早上,我们宣布耶伦访华的事情,让传闻一段时间的耶伦访华事情落地。

  而就在昨天晚上,双方才刚通电话,是通完电话后,才宣布耶伦访华。

  这显然还是有一些关系,今天文章会来对这两件事情,做一个详细分析。

  (1)耶伦访华

  首先,宣布耶伦访华的通稿里,是说“经中美双方商定”,一般来说,如果是我们邀请的,会说“应邀”,而不是“经双方商定”。

  也就是说并不是我们主动邀请耶伦访华,是耶伦“不请自来”。

  我们可能本来都不太欢迎耶伦来,因为耶伦在上周在透露她将要访华的时候,释放一些不太友善的言论。

  耶伦在3月27日接受采访时宣称,她打算在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中,就中方对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在内的国内清洁能源产业的补贴政策表达不满,还妄图对我们施压。

  如果说耶伦如果只是上门来忽悠我们买美债,让她来就来了,反正我们也不会被耶伦忽悠跑去大幅增持美债。

  但耶伦说她上门是来施压,那就属于恶客,我们不欢迎也是很正常的。

  接下来是我一些个人猜测。

  可能因为耶伦这些言论,让本来双方正在商定的这次耶伦访华,发生一些变数,我们一直没有正式官宣。

  然后拜登政府就有些着急了,可能耶伦这次访华是为了配合拜登选战,所以耶伦才会在访华之前就故意说那些看似对我们强硬的话,但要是耶伦这次访华行程泡汤了,不但可能影响到中美关系,也可能会影响拜登的选情。

  于是,4月2日晚上,双方是突然通了电话。

  (2)通话

  这次通话还是比较突然,因为事先并没有听到风声。

  以往双方通话之前,美国方面通常会故意先提前去透露一些风声,来制造舆论预期。

  这次双方是突然通话,我都没看到美国媒体有提前透露相关风声。

  所以,这次通话的通稿最后一句话是说“中方欢迎耶伦财长、布林肯国务卿近期访华。”

  也就是,至少是在这次通话后,才敲定了耶伦访华的事情。

  所以,在通话结束后几个小时,我们就正式官宣了耶伦访华。

  关于昨晚通话的通稿,我也具体分析一下。

  通稿第一段话就先对通话内容的基调定性:“就中美关系以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

  也就是这次通话,更多也还只是“交换意见”,其实就是各说各话,双方把各自关切内容说一遍,但双方都没有让步。

  但这样的通话也不能说完全没用,在通稿最后一段话也说了,“这次通话是坦诚、建设性的。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责成双方工作团队落实好“旧金山愿景”

  有“建设性”这个词,就说明我们认为这样的通话,有总比没有强,多少还是能起到点作用,有一些积极效果,但指望这样的通话就能对双方关系有多大改善,这个显然还是指望不上的。

  在通稿第二段话里是说“这几个月,双方团队认真落实我们达成的共识,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受到两国各界和国际社会欢迎。另一方面,两国关系中的消极因素也有所增加,需要引起双方重视。”

  这里,我们既肯定中美关系“企稳态势”,但同时也指出“两国关系中的消极因素有所增加”。

  这看起来有些矛盾,这要怎么理解呢?

  首先,凡事都是要对比,得有参照物,才能比较好具体去衡量尺寸。

  一年前,中美关系因为气球事件而跌入谷底,双方各层级沟通全部中断,包括军事层面的沟通,可以说是双方建交以来,关系最差的时候。

  那么去年11月,双方见面后,至少是恢复了双方各层级的沟通,包括最重要的军事层面的沟通。

  双方也成立了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目前也已经举行过3次会议。

  这些工作小组的成立,更多就是在双方不满对方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些工作小组来提出自己的关切,通俗说就是吵架也能有一个吵的渠道。

  所以,当前中美关系相比去年3月时候那种全面中断沟通来说,算是“止跌企稳”,但要说双方关系有太大改善倒也谈不上。

  这更多就是让中美关系从去年初的主跌浪里,止跌企稳,是一个L型,而非V型反转。

  所以,止跌企稳后,双方关系仍然比较糟糕,只不过没有更糟糕而已。

  对于这个现况,我们也要有清醒认知。

  不要被某些大V忽悠,一看到“企稳”就幻想成“好转”,就开始扯谈妥了,扯G2论。这就像股市里,稍微一反弹,就马上有人高喊要大牛市。

  给个1,他们就能给你渲染成100。

  这是有些一厢情愿,我们还是得实事求是。

  所以,我们才会说“企稳”的同时,也提到“两国关系中的消极因素也有所增加”。

  这包括去年11月见面之后,过去这几个月,美国并没有任何放松针对我们搞科技战,甚至还在加大力度搞所谓的小院高墙。

  比如,拜登前阵子就威胁说要针对我们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出台一些限制措施。

  在3月初,还有报道称,美国要求盟友加强对华芯片管制。

  据《日本经济新闻》9日报道,美国的新要求包括,对半导体生产设备销售的限制从原来仅限于尖端产品,扩大至部分中高端产品,还将包括制造半导体所需的化学材料。

  今天还有新闻报道说,美方要求韩方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技术。

  而就在3月29日,美国才刚进一步细化对华“限芯令”。

  可见,拜登政府仍然在极力去扩大科技战,而非放松。

  今年选战,拜登选情越不利,拜登越会展现对我们强硬姿态,来迎合选民,所以特朗普和拜登都会搞竞争性强硬,比谁更强硬。

  而拜登的主打牌就是科技战,搞所谓小院高墙,所以拜登势必会不断加强对我们科技战攻势,对此我们不要有幻想。

  但拜登对我们搞科技战,在给我们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会增强我们独立自主的动力。

  除了科技战之外,美国在地缘领域也仍然不断拱火。

  最近南海局势很不太平,菲律宾会如此的跳,背后显然是有美国撑腰和指使。

  这些都属于我们说的“消极因素有所增加”。

  所以,客观来说,当前中美关系比去年4月来说要好一些,但更多只是“止跌企稳”,谈不上改善。

  如果美国不重视这些“消极因素”,任由消极因素扩大,那么双方关系也不排除螺旋恶化的可能性。

  所以,通稿里也提到“美国针对中国的经贸科技打压措施层出不穷,制裁中国企业的单子越拉越长。这不是“去风险”,而是制造风险。如果美方愿意开展互利合作,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中方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如果美方执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剥夺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

  另外通稿里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今年的中美关系要坚持几条大的原则。一是以和为贵,坚守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不断提升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二是以稳为重,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三是以信为本,用行动兑现各自承诺,将“旧金山愿景”转为“实景”。“

  我这里挺注意这个“今年“,也就是这几大原则,我们也只希望美国能至少在今年内坚持,只管1年,倒不是说明后年就不用坚持着几大原则,只是当前国际局势极其复杂多变,我们指望美国未来几年都遵守这几大原则显然并不现实。

  特别是今年10月,美国开始大选,如果美国换人上来,那特朗普肯定不会跟我们坚持着几大原则,双方得重新开始谈。

  所以,我们才会只说今年,先把今年落实了再说。

  这说明,我们对当前国际形势仍然十分冷静清晰,没有幻想。

  另外,我们还阐述了中方在涉港、人权、南海等问题上的立场。

  这说明,美方是有这几个问题上去大放厥词,我看了下美方通稿,也确实如此。

  然后,通稿这次也涉及了拜登的内容,主要就是拜登重申了去年见面时的承诺。

  拜登重申,“美方不寻求进行“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同中国“脱钩”。”

  当然,我们现在对美国,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不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毕竟去年11月见面后,过去几个月,美国的所作所为,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的,基本还是说一套做一套。

  总体来说,拜登这次通话,更多就是为了耶伦和布林肯访华铺路。

  所以,通告里拜登的内容就专门提到“愿安排耶伦财长、布林肯国务卿近期访华,同中方加强对话沟通,避免误判,推进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如果没有拜登这通电话,耶伦这次访华可能不一定能成型,至少没那么快。

  耶伦是4月4日访华,一直到4月3日才宣布,这才间隔1天时间,还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我方通告里是说,耶伦4月4日开始访华。

  而美国的通稿则是说耶伦4月3日开始访华。

  美国显然是把飞机在太平洋上飞的时间给加进去了,而我们是按照耶伦落地时间开始算。

  这也是美国一贯的套路,为了选情和政绩造势,显得耶伦多来了一天,能多谈点东西一样。

  (3)耶伦作秀

  美国财政部关于耶伦访华的通稿里,还提到一些对我们不友善的内容,比如提到“就不公平贸易行为向中国同行施压,并强调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后果。”

  其实,耶伦这个所谓施压,最近才刚美国引发群嘲。

  3月27日,耶伦就在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

  有美国网友说“起初说中国在绿色能源方面做得不够,现在突然指责他们做得太多。美国为什么不能闭嘴,而是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当美国有竞争优势,就谈自由市场;如果没有,就搞保护主义。这就是美国的规则。”

  而且我想补充一下,美国指责我们对新能源搞补贴,但美国去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也在搞大力度的新能源补贴,其中一条规定是,美国消费者购买的电动汽车若含有“受关注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就不能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美国不但搞补贴,还搞排外式补贴。

  就这样,美国也好意思指责我们。

  另外,关于耶伦访华明面上不说,但会想要忽悠我们买美债的企图,也有很多美国人提,比如下图这样的。

  不过外国人显然对我们文化还不够了解,我们同意让耶伦来,不代表我们就会被美国忽悠跑去大幅增持美债。

  其实,美国在去年11月之后,应该也打消了忽悠我们买美债的想法。

  所以,耶伦此行更多只是为了选战在作秀,来表演她所谓的“施压”,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成果。

  我们最终会同意让耶伦来,可能某种层面也反映,我们会更倾向于拜登连任。

  虽然美国现在不管谁上来,都不会对我们友好,敌视态度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方法方式上有一些区别。

  但我们显然会更善于跟建制派打交道,而对于特朗普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来说,从2018年来看,我们是不太擅长跟特朗普打交道。

  当然,这是国家层面的考量。

  就我自己来说,我是基于怎么对美国更不利来考虑的,反正美国不管谁上来,对我们都好不了,那谁上来对美国更不利,我就会倾向谁。

  4年前,我就分析过,让美国两党谁都无法连任,每个都只能当4年,可以让美国最大程度撕裂,政策每隔4年都会180度大转变,这就好比开车,动辄向左打满方向盘,然后又向右打满方向盘,这样翻车的概率就会增大。

  基于这个理由,我4年前是倾向于拜登连任,今年我是倾向于特朗普连任。

  但这也只是一个倾向,不代表我就得去支持谁,我是建议大家对美国总统大选不要有代入感,反正最终谁当也不会有本质变化。

  所以,我们更多还是一个吃瓜态度去看待美国大选就行。

  现在美国两党撕裂如此严重,两党都会不择手段去阻止对方,这会让我们有很多大瓜可以吃。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