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近来,关于是否支持专家医生“飞刀走穴”收费这样一个话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事情起源是这样的。
最近,在河南安阳滑县新区医院,一位患儿因斜颈要做手术,在进手术室前的半个小时,院方告知患儿家属:因手术难度大,故请了上海的专家来做手术,需要支付3000元的专家费。
这一笔3000元的专家费是家属用现金交给医生助理的,患儿家属偷偷拍下了医务人员收钱的画面。
手术后,医院开具的费用清单上显示的手术费用是400多元,3000元专家费没有列在清单上。患儿家属称:手术开始前才被告知要请上海的专家,且也没有见到专家本人。于是,家属通过曝光视频举报医院乱收费,最后该医院院长表示,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是医院的错,退还了患儿家属和另一名患者所交的专家费。
所谓“飞刀走穴”,指的是大医院的医生专家“走穴”去地方小医院看病做手术。这种现象多出现在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医疗技术水平相对偏低的县级医院。
从法律上来说,“飞刀”手术是不合法的,但是从网友的评论以及一些调查来看,大部分人又认为“飞刀”手术及其收费是合理的。
比如,医药科普大号丁香园近日发布了一项面向医生的调查,结果显示:89.3%的医护是支持医生“飞刀”的,他们认为对医疗水平较差地区的患者而言,不用去大城市就能完成手术治疗,至少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另外,93%的医护认为,“飞刀”医生应该进行收费,理由是:大医院的医生远道而来,用专业医术减缓了患者的病痛,挽救了生命;只有2.7%的医护认为收费违规不合理,认为“专家费”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再看网友的评论,有不少网友都切身经历过这种“飞刀”手术,且所付金额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但是他们都认为,如果没有“飞刀”专家来到地方医院为其家人手术,他们则需要辗转去到大城市大医院,是否能排队挂上号约上手术还难说,其带病颠簸舟车劳顿所带来的一系列的花费也可能远不止“飞刀”专家费了。
还有很多没有这种切身经历的普通网友也持支持态度,理由亦是认为去大城市大医院看病更难、更贵;并且不少人也认同“飞刀”专家所收取的专家费是凭技术(本领)所挣得的。他们大体认同知识技能是有价值的,但是收费要规范。
还看到来自一些下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的观点:一、上级医院的医生帮扶下级医院,病人和医院都受益(下级医院的医生可以学习“飞刀”专家的高水平技术),支持;二、这个钱是灰色收入,没有纳税,需要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化;三、手术成功当然皆大欢喜,如果失败,请来的专家钱可能照收,但一点责任都不用负,下级医院还得收拾残局。
其实,“飞刀”手术属于业内都知晓的情况,但却不符合《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因此“飞刀走穴”一直处于灰色地带。2015年,卫计委推出《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到允许高水平医生到省内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不过,其审批流程繁琐,实际操作并不顺畅,“飞刀”却便捷得多。
纵观这件事及网友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出现这样的灰色地带本质上是公共医疗资源不足、地区医疗资源差异大的体现。优质资源往大城市集中,不只是存在于医疗卫生领域,在其他领域如教育等也是如此。
说到底,这也是医疗市场化、教育产业化带来的结果。这里面也离不开一个“利”字,只不过放到个体身上,经过这几十年的熏陶,没有多少人会认为这个“利”字不应该,当普通老百姓直面这样的问题时,选择接受反而是对个人最有利的方式了。对于“飞刀”医生也是如此,在救死扶伤之时还能将自己的技术更大程度地进行变现。
但是,有“利”的地方也容易产生道德的灰色地带。所以,也就会出现“假飞刀”、“为飞而飞”、“互相飞”,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受累的最终还是患者。
有媒体认为:如何推动“飞刀”手术合法化,也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但笔者却想起研究医改的北大教授李玲所说:在医疗卫生领域,市场是失灵的。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不应该按“市场”的规律安排,而应该更重视政府管控合理调配。
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也值得我们更深入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