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双循环,应考虑人民公社的成功经验

发展双循环,应考虑人民公社的成功经验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自从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媒体上的各种解读很多,但对如何实施双循环,具体有效的方法似乎并不多,下文试从我国人民公社的经验,探讨双循环实施的有效方法。

李博昌

  今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人类正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如何应对危机?习总书记在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23日上午,习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再次指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说,双循环驱动是保障中国经济安全,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战略。

  自从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媒体上的各种解读很多,但对如何实施双循环,具体有效的方法似乎并不多,下文试从我国人民公社的经验,探讨双循环实施的有效方法。

  人民公社是把农民组织起来搞经济建设的一种组织模式,通过此模式,可提升农民的整体力量,保障农民生存权利,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农民生活成本,承接我国重工业产品,支撑我国军事工业的生存与发展,并为国家建设积累更多的资金。为提升生产效率,人民公社构建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民生保障,科技保障,人才保障与动力保障。为了发挥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人民公社形成了克己奉公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思想。正是由于人民公社以上方面体制、机制的构建与保障,才使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此成就周总理在197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行了以下总结:我国农业连续十三年夺得丰收,一九七四年农业总产值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百分之五十一。这充分显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全国解放以来,尽管我国人口增加百分之六十,但粮食增产一点四倍,棉花增产四点七倍。在我们这样一个近八亿人口的国家,保证了人民吃穿的基本需要。工业总产值一九七四年预计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一点九倍,主要产品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钢增长一点二倍,原煤增长百分之九十一,石油增长六点五倍,发电量增长两倍,化肥增长三点三倍,拖拉机增长五点二倍,棉纱增长百分之八十五,化学纤维增长三点三倍。在这十年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千一百个大中型项目,成功地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平衡,即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增加到近百个,有经济贸易关系和文化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一百五十多个......。

  下面,本文将从15个方面,对人民公社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

  一、关于提升农民整体力量

  10个人的力量比一个人的力量大,这是简单的常识,但关键要组织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夺取政权是这样,搞经济建设也是这样。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就是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分田到户的农民由于力量不足,有重新两极分化的可能,于是把农民组织起来,构建人民公社,以提升劳动生产力,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利不仅成为一种需要,而且成为我党必须要做的事情。人民公社就是一种组织形式,通过此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从而壮大了农民的整体力量,而组织起来的农民,为其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保障农民的生存权利

  谈到人权,首先是讲一个人的生存权。对农民的此项权利,人民公社形成了三级保障---生产队保障、大队保障、公社保障。如果遇到天灾人祸,这三个保障不足,则有国家兜底保障。四级保障的制度安排是农民的生存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解放以后,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1949年的四亿多人口达到1976年的8亿多人口,四级保障的制度安排功不可没。

  三、关于降低生产成本

  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种制度安排,在公社层级,可通过统购统销,降低采购成本与销售成本;在大队层级,可通过资源整合降低管理成本,在生产队层级,由于各生产队专业从事生产活动,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分工,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由此可见,人民公社不同层级的合理分工,对降低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关于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

  要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必须以毛主席的“八字宪法”为依托---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在人民公社时期,开耕荒地,平整土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立广泛的实验田以优化种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所有这些都是以人民公社这个载体为前提而实现的。从1964年到197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百分之五十一(注意,此期间由于物价稳定,因此,此产值无价格增长的部分),时至今日保持了相对稳定,人民公社所奠定的基础功不可没。

  五、关于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

  各生产队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也可以饲养猪牛羊鸡以满足自己的肉蛋奶的需求,还可以组织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盖房、办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以满足自己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另外,以农产品为基础对其进行深加工从而形成新产品,并将此新产品在公社内外进行销售,此一方面丰富和提升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公社、大队及各生产队的收入。由于内销(公社内)的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都由农民自己所生产,加之集体经济保障了农民的住房、医疗和教育,因此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民,其生活成本总体是很低的。可以说不需要太多的钱,便可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

  六、关于承接城市重工业产品,支撑我国军事工业的生存与发展

  解放后,为了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设了156个大型项目,此156个大型项目,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军事工业。军事工业建设需要钱,维持更需要钱,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如何维持重工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解决?这就需要协调好农轻重之间的产业关系---以农产品为基础进行深加工,短期内形成较多的轻工业产品,而农产品与轻工产品的生产需要以重工业(军事工业就是重工业,在和平时期,其可以生产民用化的产品)提供装备为基础,如此重工业所提供的装备就会被农业与轻工业所承载,从而形成农轻重之间一种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此发展模式,又会促进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整体发展。在农村,这种承载的基础就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集中了土地,需要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公社内所形成的农产品也需要规模化的深加工以丰富人民生活,而这便为重工业产品找到了对接的市场。人民公社的实践证明,人民公社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壮大的过程。

  七、关于为国家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

  发展国防,发展工业,支持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以构建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解放后我国一穷二白,这些发展资金从何而来?我们知道,货币的基础是商品,只有商品的大量生产才能产生更多的货币,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而货币集中在谁的手里很关键,于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家就成为我国应对工业化的关键。朝鲜战争之后,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在农村的表现就是将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济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最终形成了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实施的是以“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集体所有制模式,对采购和销售,国家当时实施的是统购统销的模式---以供销联社统筹整个国家的采购与销售,在公社内生产大队与生产队只是个生产单位。统购统销模式极大降低了人民公社的采购成本与销售成本,而以队为基础的集中的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品质与产量。生产成本的降低,降低了商品的价格,产量与商品量的绝对增加,加之统购统销的模式的实施,便将财富集中于国家与集体。国家用集中的财富发展国防,发展工业,不仅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提升了我国整体的工业化水平。而集中于集体的财富,不仅切实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而且解决了农民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截止1975年,根据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已建成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既无外债又无内债,与近百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物价平稳,人民幸福,对此成绩,人民公社的物质积累功不可没。

  八、关于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的提升,应有组织保障、民生保障、科技保障、人才保障与动力保障,同时应该以克己奉公的集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提升每一个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的投入到生产劳动当中去,从而多快好省的创造物质财富。对以上这些方面,人民公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作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一)关于组织保障

  人民公社实行“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组织模式,此模式的优点在于公社层级可以整合资源、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通过整合资源,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山水田林湖草等资源,从面极大的减少投资,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统一管理可降低人民公社的整体管理成本,统一采购可降低公社各层级的采购成本,统一销售可降低公社各层级的销售成本;生产大队与生产队集中力量搞生产,由于规模化生产,劳动的合理分工,加之大型生产设备的使用,便可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这种组织模式,就是现代集团公司的翻版。现阶段,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化所带来的便利,整合全球资源,从而构建了极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不能不说这种集团管控组织方式的合理性。

  (二)关于民生保障

  人民公社内部实行的是铁饭碗、大锅饭,正是这种铁饭碗,保障了每个农民最基本的就业权,正是大锅饭,才使农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也正是按劳分配的大锅饭(相对于按资分配)与集体经济的制度保障,才避免了农民之间的贫富分化。由此可见,铁饭碗与大锅饭是农民民生保障的一种合理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为:人人生来平等,人权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生存权,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事业的成败是由集体的力量决定的,大河有水小河满等。正是这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民生保障制度,才使得每个劳动者能静下心来,一心一意的搞建设、谋发展,如此,提升效率才会有人员基础。

  (三)关于科技保障

  要提升粮食单产,要提升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必不可少。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通过城市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为人民公社注入了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每个大队搞实验田,进行科学实验活动,为种子改良、农作物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农产品的规模化加工需求,给我国的重工业装备创建了广阔的农村市场;鞍钢宪法在人民公社中的应用,使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与一线农民得到有机结合,并为技术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袁农平杂交水稻的成功,就是这种结合的典型。

  (四)关于人才保障

  人民公社的发展与壮大,人才保障是关键。我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科技的发展。近代以来,随着国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的冲击,我国最终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截止1949的解放,竟连火柴都独立制造不了。人民公社建立之后,以知识青年为载体,在毛主席“到农村去,农村大有作为”的号召下,先后有1800多万知识青年插队农村。这些知识青年,或从医、或从教、或从事管理与技术创新,正是由于他们的积极奉献,才使人民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农村面貌得到改观。

  (五)关于动力保障

  搞经济建设,需要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做为生命个体的人,他需要最基础的物质以满足其基本生存,这是客观事实,因此,追求物质利益,也是人性的一种现实表现。正是基于此,日本的稻盛和夫创建了阿米巴经营模式,通过此模式,在他的有生之年,创建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用这种经营模式,仅3个月就使日本航空公司起死回生,并在两年内成功上市。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并以队为基本单位实施独立核算,生产队创造利润多则利润分享多。可以说,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就是阿米巴式的现代经营模式---构建三个层级的阿米巴(公社级、大队级、生产队),每个生产队以公社为平台,自主经营,分享利润,这样,便可调动每个层级人员的积极性(从物质利益角度),为生产队的降本增效而努力。由此可见,多劳多得的分配模式,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为提升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提供了动力保障。

  (六)关于克己奉公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成功,得益于其良好的制度安排,此制度安排核心有两个:一是党管一切---党是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二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1927年,在三湾改编时,毛主席就建立了这两种制度----其一是党支部建立在连上,其二是成立士兵管理委员会以实现人民军队的民主管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为人民军队注入了灵魂与信仰,士兵管理委员会实现了官兵平等与军队中的民主管理。我们党几十年奋斗所取得的举世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两种制度安排的科学性。同样,这两种制度安排也在人民公社内部得到了体现---在人民公社内部,以鞍钢宪法与“四大”为核心的民主模式,密切了干群关系,防止了领导干部的贪腐,提升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与自豪感,而破私立公、克已奉公的集体主义精神,则为多快好省的进行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草原三姐妹、焦裕禄所代表的典型,红旗渠与大寨精神,就是人民公社时期精神信仰与民主精神的体现。

  九、关于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

  在人民公社的体制框架内,生产队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粮食、蔬菜与水果,农户与生产队可饲养牛羊猪鸡等,这种粮食、蔬菜、水果的种子不是转基因种子,用的肥料不是以化学肥料为主,而是以生态有机肥料为主,其所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及肉蛋奶首先用于自己消费,若有剩余,则在公社内部进行销售,或在公社内部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多余的深加工产品及农产品纳入供销联社体系实施对外销售。由此可见,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首先在生产队、生产大队与人民公社内部进行循环,其次,才在人民公社之外进行外循环。由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产品是同一个产品,因此在人民公社的体制框架内,食品安全是有完全保障的。同时,在这种体制框架内,其所形成的产业结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就是说,不同地域的产业结构的基础是当地独具特色的山水田林湖草沙,其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独具特色,通过内循环以保障供给,通过外循环各取所需,这样,以产品品质为基础的内外循环,便可有效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例如陕西关中某平原地区,其气候适宜于种植小麦,生产队的小麦种子用自己留存的好种子,肥料用的是沼气废渣,小麦成熟后加工成面粉,面粉加工成面皮、挂面、面包等深加工产品,面粉、面皮、挂面、面包等一部分按人分配(保障孩子与老人的生存权),一部分按劳分配,一部分卖给供销联社。麦杆用来养牛,牛的粪便生产沼气,沼气的废渣用做生态农业的肥料,通过如此生态化的内循环,可解决公社内农民的吃饭问题。另外,公社若以麦草为原料生产生态板材,生态板材用于本地房屋建设,若房屋废弃,则废弃的板材可以回收利用,也可以还田作为生态肥料,这样,通过麦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低成本的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由此可见,人民公社的体制安排,实现了区域内(公社内)外(公社外)循环的双向驱动,创建了经济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

  当然,人民公社时期,我国的农业基础、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还较低,但是,凭借良好的组织制度与人民的满腔热情,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现在,我国的工业基础已具实力,人民的文化与科技素质已全面提升,加之互联网、生物工程、智能管控技术的相对成熟,若能借鉴人民公社的经验,以县域人民的需求为基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以县为单元构建县域集团公司,将各个自然村以产业为纽带、以公司为载体、以集体经济为依托进行公司化整合;以县域独具特色的资源为基础,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共享经济为模式,整合资源,统筹县域内外两个市场,实施内外两种循环,从而形成以县域为中心的生态发展模式。如此,县域经济将得到发展,农民利益将得到保障,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有依托,三农问题也会得到有效解决。具体方法详见本人所写的两篇文章---《试谈县域经济发展兼论“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与《以共享经济为核心,破解我国农业生产之危局》。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