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无数小孩的命运就此改变!我们的下一代能摆脱平庸化吗?

开学第一天,无数小孩的命运就此改变!我们的下一代能摆脱平庸化吗?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作者:暴雨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连吼带叫。家长气的,血管要爆,身体垮掉……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上学校,校长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砰的一声学校不见了……

无论是第一个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还是第二个被学生们魔改的《上学歌》,都反映了当前教育问题上的撕裂。

亲子之间、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就像气球下面点了“升学牌”蜡烛,随时都可能爆。

与之相对的是,今年国家在教育领域系列改革和转向都非常急,似乎一年之内要完成发达国家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历程,仿佛所有力量都在博弈一个时间点

5月14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条例出台;

5月26日,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发布;

5月21日,审议通过“双减”意见;

6月4日,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

6月15日,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7月8日,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

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出台;

8月2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发布;

8月3日,全面健身计划(2021-2025)发布;

8月30日,教育部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9月1日,49年后首个教育督导问责文件实施;教育部称预计到年底,全国所有的县(市、区)都将实现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

大弦嘈嘈如急雨。今年中国最忙碌的部委,教育部一定榜上有名。

这不是单一“战场”在开火,而是围绕教育的系统性改革,是对传统教育格局的重新洗牌。

洗牌后,我们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教育生态?

在保障教育的“大公平”后,是否会陷入教育“平庸化”?

以后家长、孩子、老师的自主选择权还有多少,我们的教育真的会进入“抽盲盒”时代吗?

01

今年,教育部给学生们准备了几十年来最好的开学礼——“双减”。

走进校门,学生们发现再也不用上“安排得满满”的数学、英语等课外培训班了,不用陷入一周一测、一月一测的“考试恐慌”了,体育课不会再被其他老师“霸”了……

更幸运的是北京东城区和密云区的学生们,将有“开盲盒”式的惊喜,一不小心就会遇到名校来轮岗的优秀老师。

中国教育看北京,北京作为中国教改示范区,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今年,北京率先打响了大面积校长教师轮岗的“第一枪”。按照政策,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公立学校在编教师,原则上要进行交流轮岗;

校长也不例外,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正、副校长,原则上要交流轮岗。

东城区和密云区最先启动试点,在今年年底前,北京将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

表现最积极的东城区说,将用3年时间,实现义务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干部的轮岗工作范围是9年义务教育阶段。面临高考的高中教育并不在轮岗的范畴之内。

跨区域轮岗也不在范畴之内。北京教委明确,将不会打破行政区划,而是在学区内进行轮岗,意味着优质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并不会“教育扶贫”密云区、丰台区。

实际上,此次提出的教师轮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是老举措的升级版。

早在1996年的时候,国家教委就推出了教师轮岗制度,呼吁城市的优秀老师走向农村,从名校走到薄弱学校去任教。

2014年的时候,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要求每年城镇教师、优秀教师交流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10%,骨干教师出去交流的比例也是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只是在过去,这种轮岗相对来说是“小打小闹”,校长每年都为叫谁出去轮岗而挠头,在升学率面前也不想放优秀教师出去轮岗。

比北京更早行动的是武汉市,2007年开始就试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2015~2020年,武汉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人数达到了1.5万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4%。

最近武汉市表态了——这还不够!我们正在“憋大招”——准备推进全学段教师交流,逐步把公办高中、幼儿园教师也纳入交流范围

若真如此,武汉极可能是中国教师轮岗实行得最彻底的地方。

在北京“双减”政策出来之前,上海和深圳更早放出了风声。

1月,上海市教委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在奉贤、松江和浦东三个区试点推行教师轮岗制度,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全面实施。

在形式上,可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乡村学校支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7月,深圳社会建设领域的“基本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提出,推行大学区招生,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一线城市往往引领潮流,中国校长教师的大面积轮岗,绝不会是“虚张声势”或“形似主义”,势必从星星之火燎原全国。

有的城市已经隔空响应,比如浙江金华市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双减”实施方案主要内容第一项就是校长、教师要轮岗,2022年要实现“全覆盖”。

02

教师轮岗引起的争议不亚于教培机构的团灭,毕竟课外培训班是“辅食”,而教师轮岗关乎的是“正餐”

反对派的声音,主要出自两个群体,教师与学区房家长。

教师群体内,不乏交流轮岗是学校“治教师”的一种手段的质疑,他们认名师学校肯定不舍得放,只会把“不听话”的教师轮岗到偏远地区学校。而且,会不会轮着轮着回不到原来学校了?

光明时评提醒说,要关注轮岗的实际困难。教师不是单纯的教学工具,六年一换的轮岗期、陌生的教学环境等都可能导致教师对轮岗学校缺乏归属感,进而降低教学热情。

精英家长更显得忧心忡忡,毕竟当年他们拼了老命买学区房时,买的就是优质学位,更直白说是名校名师资源。他们担心教师轮岗会对孩子成绩有影响。

他们认为教育就不应该搞“平均主义”,教育均衡不是通过把“长板”掰断的办法来减小差距,而应该想办法把“短板”补上来。

现在,学科类课外培训加持的“抢跑时间”已经没有了,名师名校也变成“抽盲盒”的话,还有什么能让他们的孩子“加速”?“自家的孩子是否会平庸化呢?”

中考分流,普职大体相当,这就像悬在家长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一不小心就会斩断自家孩子通往普通高中的路。

赞成派则追求更大的公平。通过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是破除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壁垒、缓解社会焦虑、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

特别是对薄弱学校来说,以前名师都往名校跑,现在名师“送上门”,改善教学质量,是求之不得的事。

如若真的教师大面积轮岗,意味着“名师扎堆名校”的现象不再,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垄断被打破,每所学校的教学能力都差不多,或许校长教师轮岗之后再无名校

在同一起跑线,择校就可以采用就近原则,家长们无需再挤破脑袋、掏空口袋购买天价学区房。

03

在舆论场的撕裂中,更深层次的症结有两个,一个是升学的问题,一个是教师人事管理问题。

在教师轮岗这件事上,日本是“老师”。自媒体瀛海观潮在《说说日本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度》文章中提到,教师的人事权,是教师轮岗制度的关键。

在日本,教师属于地方公务员体系的一员,每年由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统一招考,考试合格的教师属于地方教育委员会。也就是说教师的人事权在地方教育委员会,不在某所具体的学校。教育委员会根据各学校情况,分配教师岗位。

为了保证教育公平,规定所有教师每两三年轮岗一次。因为人事权在教育委员会,所以在日本轮岗问题很简单,基本不存在阻力。

为了保证轮岗教师薪资福利公平,教师所有工资和福利均由所属地方教育委员会负责,与在职学校无关。

此外,日本的教育公平还体现在硬件方面,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学校都会按人数配置应有的体育馆、游泳池、音乐教室、操场等。而且这也是地方政府的职责。

这是与中国最大的差别。在中国,教师隶属于学校,人事关系,工资待遇,都和学校息息相关。好学校的老师挣得多,有地位,名利双收,自然不愿意轮岗到普通学校去。

网友小民白话就建议,改变教师的人事管理,将教师编制统一到市教育局,工资待遇更容易平衡。老师不是某某学校的老师,而是北京市老师,上海市老师。这样,编制管理变了,教师轮岗水到渠成。

升学是家长最焦虑的问题,无论是中考分流,还是高考“最后一搏”,这两场考试总被家长们定义为“命运之考”,大多数教育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

其实,今年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

取消学科类校外培训班,打击“一对一”课外辅导,不得以任何形式设置重点班,是杜绝有的学生“抢跑”,让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实行“多片划校”/大学区招生,公办民办学校统一“电脑派位”,甚至越来越高比例指标生到校,是破除“学区房”迷信,打破“名校”资源垄断,促进片区教育公平;

减少小学考试,减少中小学期末考试机械记忆性试题,是为孩子减轻作业负担,保障学生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让“填鸭式”教育模式为素质教育让道。中国的下一代可以更多元发展,而不是被培养成工具人……

也就是说,在未来,教育提供的是相对统一的“套餐”,而不是“丰俭由人”。修行在个人,考不考得上985、211,更多看智商。

04

接下来,还会有哪些重磅教育改革即将发生?

我们可以看看几个趋势:

一是“命运之考”的改革,可能也在路上了。也就是说,我们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会出现新的变动。

比如中考,金华市提出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基数分配到初中学校,到2023年达到75%以上,2025年达到85%以上。

广东则向素质教育看齐。昨日发布《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

就高考招生而言,南财快评提到,过去几年已经有不少省份回归到“全国卷”,清理掉大量不合理的加分项。高考剩下的主要问题便是何时以何方式实现全国一条线。

二是民办教育的萎缩。

这涉及到名校与薄弱学校、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普通学校与职校几个常被比较的对象。

名校与薄弱学校的差距将最大程度抹平,这个前文已经提到。

义务教育“民进公退”的趋势将扭转,重回“公强民弱”轨道。

此前多地爆出压缩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占比。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通知,禁止义务教育“公参民”,更释放了强烈信号。

开学之际,周口郸城县民办招生“速冻”,就将许多家长打了个措手不及。当地发布说明,义务教育阶段只保留4所民办学校,下发总占比不超5%的招生计划。据悉该地有105所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意味着101所民办学校不再招收一年级和七年级学生。

更大的悬念就在职业教育。目前虽然国家提出了中考分流,普职大体相当,但民间“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如何让职业教育去污名化?

这场轰轰烈烈的系统性教育改革,必然重塑中国传统教育格局。

中央已经明确“双减”政策,将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为全国试点,其他省份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试点。目前多个城市都出台了实施细则,接下来就是其他城市“抄作业”的时候了。

至于那些还沉浸在“这会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幻想里的围观者,还是得早日认清现实。正如澎湃新闻评论所言,是时候把这场变革,放到更长远的历史、更广阔的背景里去看待了。

无数小孩的命运,将就此改变。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