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制裁,内部骚乱!白俄罗斯能挺过这一关吗?

外部制裁,内部骚乱!白俄罗斯能挺过这一关吗?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如果美国觉得可以裁决一个主权国家权力产生是否合法?那么,11月美国总统大选,别的国家是否也可以宣布特朗普或者拜登不合法?再没完没了重新选举?

  8月9日总统大选之后,白俄罗斯突然成为西方极度关注的国家,甚至比对本国疫情更为关注,而白俄罗斯街头骚乱愈演愈烈,目前至少造成两人死亡,多人受伤。

  8月11日逃亡国外的候选人季哈诺夫斯卡娅,虽然得票率不到9%,却在立陶宛声称自己以80%支持率赢得了总统大统。

  17日,她在网上发布视频称:自己准备回国就任总统,以平息全国骚乱,因为人的性命是最宝贵的。如果卢卡申科愿意下台,她作为总统可以原谅他过去的行为。

  西方媒体一边倒地向卢卡申科施压,非常熟练地给双方贴上了标签:

  卢卡申科:“最后的独裁者”、“暴君”、“酷刑”、“舞弊”……

  季哈诺夫斯卡娅:“家庭主妇”、“视频博主”、“抗争者”、“民主”,“人权”……

  立陶宛等国最先拒绝承认白俄罗斯大选结果,接着,欧盟在8月15日宣布对白俄罗斯实施制裁。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8月16日在波兰华沙表示:白俄罗斯选举不是自由的选举,不是公平的选举,美国要尽其所能帮助白俄罗斯人民获得自由和主权!

  蓬佩奥又要和白俄罗斯人民站在一起了,他总是和委内瑞拉人民、叙利亚人民、伊朗人民、伊拉克人民站在一起,就是不跟在疫情中挣扎的美国人民站在一起。

  英国也拒绝承认选举结果。今天连爱尔兰外长科夫尼都出来宣布,白俄罗斯总统选举为非法结果,街头抗议就是证明,要求让白俄罗斯人民自己决定未来。

  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天呼吁欧洲行动起来,支持白俄罗斯人民的抗争行为,马克龙好像忘记了“黄马甲”运动是如何抗争,并要求他下台的?他也忘记了法国军警是如何收拾那些抗议者的?

  当西方紧紧抓住街头抗议这个借口,向白俄罗斯全面施压时,季哈诺夫斯卡亚等人更是活跃,他们正在策划一个名叫“拖鞋革命”的街头运动,所有人要穿白色T恤(代表支持反对派)、手拿拖鞋(表示卢卡申科他们是蟑螂)。

  几乎所有反对派聚集时,都举起了1918年前的红白色“国旗”,(立陶宛大公国时期象征),白天他们拿着鲜花和气球,晚上就有暴徒开车撞向警察,还有汽油弹袭击。

  不过,这些暴力行为对西方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拍到警察“施暴”画面,卢卡申科的照片最好是选用有军人背景的。

  白俄罗斯很明显有一股熟悉的味道。苏联解体后,这里几乎就成了各种“革命”试验场,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花革命”、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2006年摩尔多瓦“雪松革命”……2014年乌克兰又闹“橙色革命”。

  然而,这些围绕俄罗斯的“街头革命”在蔓延之时,在白俄罗斯面前刹住了车,白俄罗斯为什么能稳得住?

  一、卢卡申科政权相当稳定,经济向好,社会安宁。

  二、俄罗斯不惜血本的支持,并吓阻了欧洲的直接插手行为。

  三、1998年断了美国大使馆水电和电话线(美国大使干涉选举),2008年互相驱逐外交官,没有美国大使馆反而清静。

  但这次大选前,白俄罗斯这些有利因素被弱化,相对的,那些反对派力量就得到了增强。

  一、白俄罗斯经济在2012年之后,无法保持以前那种增速,加上这次疫情冲击,令缺乏韧性的白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

  二、俄罗斯的支持也不再是不计成本,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遭遇多重经济制裁,它在能源利益等方面与白俄罗斯出现分歧和不睦;

  三、白俄罗斯为了实现经济和能源多元化,重新与美国修好关系。今年2月,蓬佩奥到访明斯克表示要帮助白俄罗斯发展经济。7月20日,卢卡申科任命外交部副部长克拉夫琴科为驻美国大使,美国也派了临时代办到明斯克,两国关系正常化。

  这些是这场持续多日骚乱的主要背景,而经济也是季哈诺夫斯卡娅阵营的重要发力点,不过,跟所有带路党一样,它们不是拿出振兴经济计划,而是跪求西方进一步制裁自己国家。

  季哈诺夫斯卡娅已经在煽动大规模罢工了,以进一步破坏本国经济,她声称这样做是为了让卢卡申科感到“痛”!以促使他主动辞职。

  用乱港势力的话说就是“揽炒”,你不让我为所欲为,我就跟你同归于尽。

  季哈诺夫斯卡娅等反对派用的就是这种手段,在“民主自由”旗号下,得到了美国和欧洲的支持。

  乌克兰“橙色革命”当时瘫痪了首都和各大城市,以整个国家经济停止运转为代价,在美国的“指导”下,要求重新选举。结果,亚努科维奇被最高法院宣布当选无效,再选,美国女婿尤先科和美女大亨季莫申科获胜。

  这就是西方想到的“民主”,结果乌克兰各个政治势力都学会了这一招,选不上,就闹,闹不到总统,也能闹到一个部长当当。

  国家和社会将走向何方?跟木偶式政客有何关系?老百姓过冬没有暖气、出行没有正常的交通、工农业荒废、女孩去各国搞“特种行业”……但那些政客、寡头哪个不是好吃好喝?甚至跑到纽约做寓公。

  季哈诺夫斯卡娅或别的什么人如果用这种手段上台,白俄罗斯只会更惨,因为卢卡申科支持者同样可以上街,而且人数远远多于反对派。

  卢卡申科这十天虽然顶住了,但如果一直闹下去,很难说。2014年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最终是跑路到俄罗斯,现在西方也在制造卢卡申科跑路谣言,以打击他的支持们的信心。

  卢卡申科又不得不在舆论压力下频频现身,这样,又导致人们将不满情绪集中在他身上。而季哈诺夫斯卡娅则可以用“逃避迫害”为由,名正言顺地躲在立陶宛拍家庭妇女的小视频。

  卢卡申科态度也很混乱,17日在明斯克牵引车厂向工人表示,绝不可能重新大选,大选结果合法性不容置疑。

  同一天,他到了明斯克重型越野车厂又说:伙计们,我们要通过新宪法,这是你们想要的,如果你们想,就重新进行选举。

  如此反复,对局势肯定会产生不利影响,但作为一个夹在欧俄之间的小国,在面临政治危机时,它的无奈和被动就展现无遗。

  虽然普京在电话已明确支持白俄罗斯恢复稳定,并反对外部势力的干涉。但俄罗斯的支持分寸也很难把握,力量大了,证明卢卡申科投入了莫斯科的怀抱,给了西方更多攻击借口;力量小了,马上制造一波俄白分裂的宣传攻势。

  现在西方舆论场脑洞已经大到把中国扯了进来,说卢卡申科亲中,令俄罗斯不愉快,正想借此机会搞掉卢卡申科,扶上自己的人。这种脱离逻辑的想象,只有挑拨离间的作用。

  卢卡申科跟普京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北约东扩已经把他吓得够呛,当美国对白俄罗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时(北约东欧增兵),白俄罗斯政权的倾向就越来越重要。

  美国当年有近千个NGO在白俄罗斯活动,后来大多数被清理掉,美国只能通过波兰、捷克、立陶宛、乌克兰等国家再把NGO组织渗透进白俄罗斯,目前有:自由广播、共和学院等,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反对派”。

  欧盟的NGO更多,白俄罗斯一个“公民组织”提出民主草案,往往能得到500万左右欧元援助,而一个草案下面是无数的小团体。

  西方资金重点投入到白俄罗斯的大学里面,一是吸引教授为之效力、二是邀请学生到欧洲读书(被开除的),如果卢卡申科要制止这种行为,那么就制裁他,比如2004年的白俄罗斯“欧洲人文大学”,被明斯克下令关停,2006年卢卡申科受到制裁,不得再进入欧洲。

  之前还有2003年被开除的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校长卡祖林,说他是校长,他却是“人权领袖”,专门在学校里培养亲西方的学生,这些高校每年得到欧盟60万欧元到100万欧元的教育经费,他们共同特点是拒绝“校园里的爱国主义教育”。

  欧盟还以新闻自由为名,又搞一个“为自由白俄罗斯而战”的组织,据说是为了培养“独立新闻记者”。

  对颠覆白俄罗斯政权最积极的是波兰,波兰在白俄罗斯发展的NGO是最多的,另外,就是立陶宛,一些在白俄罗斯被禁止的活动和机构,在立陶宛都能看到,包括“欧洲人文大学”。

  季哈诺夫斯卡娅躲在立陶宛,显然并非是慌乱避难,而是有计划的配合。

  捷克也在不断拨款给白俄罗斯反对派,尤其是具有反政府倾向的大学生们,但捷克活动能力远不如波兰,也比不上立陶宛。

  但这些国家就算加起来,也不如德国影响力。德国一直有序地影响明斯克,却只有两个NGO在支持白俄罗斯反对派,并没有尽全力去破坏明斯克政权稳定性,因为纳粹德国在二战时占领过白俄罗斯,中老年白俄罗斯人对德国的介入相当反感。

  德国虽然不跳到前台,但它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影响是最强的。卢卡申科如果想摆脱外交困境,只能依靠俄罗斯和德国,在国际上还有中国。

  前天卢卡申科打电话给默克尔寻求理解(支持),今天普京与默克尔通电话,讨论白俄罗斯局势,两人意见并不一致。

  简单说,俄罗斯底线是:绝不允许出现一个亲美反俄的三毛。德国只要不配合美国推到卢卡申科,双方可以达成政治交易。

  这场闹剧还要持续多久?要看美国兴趣有多大,如果再发展下去,季哈诺夫斯卡娅完全有可能变成另一个瓜伊多,既然美欧不承认卢卡申科合法,那么,就可以很“民主”地指定一个街头总统。

  卢卡申科是老江湖,相信他能摆脱困境,恢复国家稳定。

  但这种“街头革命”已在无数地区造成严重社会伤害,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应联手俄罗斯等国,在国际互相协助,反对这种非战争式的主权侵犯。

  如果美国觉得可以裁决一个主权国家权力产生是否合法?

  那么,11月美国总统大选,别的国家是否也可以宣布特朗普或者拜登不合法?再没完没了重新选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