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孩子的老师想让说说“亲子关系”方面的经验。看来,“亲子关系”的确是现在的一个问题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是有了孩子后,说话越来越来越小心了,怕说错话,怕误人子弟。虽然现在的单亲家庭不少,但还是相对较少,觉得情况不够普遍,怕说不好所以就没说,当然还有其他难言之隐 。好在得到了老师的理解。
没有说,可以写,写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思考的过程。或许,写的比说的更严谨、更有效。
什么样子的“家庭教育”就会有什么样子的“亲子关系”。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会有好的“亲子关系”。觉得,与其交流“亲子关系”方面的经验,或许不如交流“孩子教育”方面经验。在交流中共同进步,以改善和保持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的“好”和“不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通过改善“家庭教育”以取得和保持好的“亲子关系”是广大家长的共同追求。太多在意好的“亲子关系”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搞不好,或许会欲速则不达;更多地注意“家庭教育”或许可以真正地建立起好的“亲子关系”。
生活中,或许对绝大部人来说,最难做好的事情就是为人父母,教育子女了。家庭环境不同,子女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也因人而异,再加上当下中国离婚率的居高不下,不少教育经验难以分享。成功的经验或许难以分享,但不同的经验还是可以交流的。怎样做好父母,怎样教育好孩子,归根到底还要靠做父母的自己去摸索。摸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才有了——最难做好的事就是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个说法。
尽管如此,在孩子教育上,还是有不少可借鉴的东西。比如,家训。也就那些很多古代中国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教育方法并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东西。
历史上,有不少家族的传世家训有幸得以流传于世,比如《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等。这些原本只记录于家谱上的教诲之言,逐渐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进而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单独成书的名家家训以外,咱们的老祖宗还有很多零散的教诲之言,也被当成很多小家庭的家训凝聚,流传千年。比如, “家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这句话。虽然它不是出自于名家名言,但也同样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
古人经常用麒麟来比喻那些杰出的人才。“麒麟子”的意思就是指聪明出众,很有天赋,会有大好的前程和发展的孩子。
“化骨龙”,本名叫做饕餮,也就是“饕餮盛宴”的那个饕餮。龙生九子,第五个就是饕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饕餮的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盛宴”就是给不知“简以养德”的“饕餮”这种人准备的。这样“盛宴”吃多了,就成了“饕餮”的样子。“家庭教育”中,不可不注意这一点。如果不注意,孩子就会从小时候的“可爱”,变成了长大后的“不可爱”,“亲子关系”必然收到影响。
还有一说法,“化骨龙”是指一种外形似生鱼的四脚生物,它有时会伸展出四只小脚,但为免被人类发现身份而常将后腿收起,装扮成生鱼,平时的外形与“生鱼”无异,能耐高温,有装死的本领。若给它进入人体其四肢便会显露出来,并将此人的骨骼尽化。
“化骨龙”用在小孩子身上,就是责怪他们太贪吃,太能吃,指夸张地说法是把家里吃个“一干二净”,渣都不剩,给吃穷了。广东人常戏称自己的子女为“化骨龙”。
成了“化骨龙”就彻底没了“简以养德”。
“家有麒麟子,难敌化骨龙”,就是说哪怕家里的小孩是聪慧过人的天才,但是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家教,被宠溺成了一个只知道坐享其成,好吃懒做的败家子,那这个家迟早也会被他掏空。
“化骨龙”这样的孩子现在也很常见,就是那些在家里坐吃山空的“啃老族”。成了“啃老族”“亲子关系”也不会好。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化骨龙”,天生就是“啃老族”。他们小时候大都也是天资聪明的“麒麟子”,但正因为父母对其林子过于宠溺,没有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导致“麒麟子”最终变成了“化骨龙”。这不但害了孩子的一生,更是让家庭走上了败亡之路。
如果“麒麟子”变成了“化骨龙”,“亲子关系”是不会好的哪里的。纲举目张。好的“家庭教育”是“纲”;“亲子关系”是“目”。所以,只有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自食其力的人,就有可能获得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陪伴,孩子的成才更离不开父母的严格管教。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自食其力的人,父母就得在照顾和陪伴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做到更多地参与实际生活而不是只学习书本知识,让孩子课本上学到的“劳动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就得用严格的管教去避免孩子沾染上的不良东西。
具体对父母的要求就是,至少做到照顾和陪伴孩子吧,至少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吧,至少做到买菜做饭孩子能基本在家吃饭了吧,至少做到自己不玩手机了吧,至少做到不让孩子玩手机吧……
具体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孩子成年前,至少可以自觉洗脸刷牙了吧,至少会刷碗刷拖地吧,至少会买菜做饭了吧,至少会叠床洗衣服了吧,至少能自觉独立努力学习了吧……
能做到这些,在目前的环境下,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上述这些说是对孩子的要求,其实更是给予孩子的必要生活和学习能力。如果没有更好的管教办法,就也“纲举目张”地让孩子学会做这些吧。
如果连这些都不会做、都不懂,孩子怎么能在大学独立生活好,孩子们怎么能懂得父母的辛苦,不懂得父母的辛苦怎么会有感恩之心,没有感恩之心恐怕“亲子关系”也不会真正好起来。
另外,“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目前的落后的教育体制下,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实现“父慈子孝”并不容易。一般来讲,孩子也很难不沾染坏的东西。所以,作为父母,为了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应该在改造社会上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还有,从为人父母那天起,就意味着大人要变成一支蜡烛并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以蜡烛的心态为人父母,甘愿做出付出,也有利于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甘当蜡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不容易也要做。感到不容易,才有改造社会的动力。个人的作为,是“自作自受”;社会的作为是“共做共受”。建立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个人和大家的共同努力。
总之,在“家庭教育”上面,践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才是正道。如果把孩子影响成了“不力行但学文”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孩子就会“长浮华成何人“,就会成为一个不知好歹、不懂得感恩的人,这样又怎么会有真正好的“亲子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