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著名军学泰斗谈淞沪会战惨败的原因和影响

民国著名军学泰斗谈淞沪会战惨败的原因和影响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杨杰(1889-1949),白族,云南大理人。字耿光,民国时期著名军学泰斗。他出身于滇军,后舍弃中将军衔进日本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成为蒋介石的参谋长,在新军阀混战中帮助蒋介石赢得决定性的中原大战的胜利,因在抗日战略上和何应钦冲突而退出中枢,出任陆军大学教育长和驻苏联大使,他的《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每一个想成为高级军官的必备读物。杨杰将军为人正直,在国民党内是公认的军事理论权威,他任陆军大学的教育长时,许多自称是蒋介石学生的中高级将领,其实都是杨杰的学生,他一共办了15期中级军官培训班和3期将官班,因此在军队中威望很高。1949年因倾向革命,放言无忌而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暗杀

640.webp1.jpg

  杨杰

  杨杰确实是放言无忌。比如,1944年他再次谈到淞沪会战,说:“蒋、何(指何应钦)军事低能,纵然靠陶德曼调停,也应握有实力才能讨价还价,把精锐在南京输光,还想日寇允许在较好的条件下投降,完全是白日作梦。”

  杨杰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评价呢?因为他太了解蒋介石了。在他的眼里,淞沪会战以及与此相连的南京保卫战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抗战是被迫应付人民的。实际上他念念不忘剿共,时时准备妥协投降。所以,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的部队很少有打过主动进攻仗,这与蒋介石对抗战一贯持消极应付态度直接有关,也与他在战争指挥上的专守防御战略思想作祟有关。经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他军事思想上稳扎稳打,专守防御概念,已经占了上风。同时,也养成了他的军队和多数高级军官“站稳了打”的习惯。一遭进攻,战术上就守。抗战中,他们把持久抗战,看作是被动挨打,一线一线地顶。“七·七”事变前,他在沧州至石家庄、吴江至福山镇、无锡至澄江口各地区,各准备了一百米纵深都没有的所谓防线,钢骨水泥的机枪掩体,高耸在前沿,外八字的枪孔完全暴露在敌火下,这样的一条线阵地(不是线式阵地),当然是会一戳即破的。仅从这些战前准备就反映了蒋介石专守防御的军事思想。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的原则。一开始就摆出被动挨打的架式。以后,八年抗战,初先还专守防御,后期完全消极等待,依赖盟国,企求与日本妥协,什么“集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都不过是欺人之谈。

  抗战初期,华北守军遇敌进攻,一溃千里。“八·一三”开辟淞沪战场,迫使日寇转用兵力。战略上好象很主动,但考察原来作战计划,就知道还是出于蒋介石专守防御战略思想指导的结果。在抗战以前,蒋介石就令张治中在苏州成立指挥部,准备一举袭破上海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封锁长江、黄浦江,保持江南一隅。这完全是专守防御方针。不仅如此,以后因军队不熟悉攻坚战斗,攻不破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日军第三师团登陆后,张治中集团各师采取街市防御,日寇进展困难,敌又在宝山登陆。于是,蒋军就采取专守防御,一步一步地顶。蒋介石此刻的战略是在淞沪硬顶,拖延时间到九国公约国日内瓦会议召开,作出有利于中国的决议。恰好淞沪一带,港湾交错,又便于国民党军队利用小河沟一步一步地顶,蒋介石和蒋军高级将领都以为得计,说这是持久抗战。殊知投入百万精锐于这一狭小地域,装备既劣,又无坚固工事。只有听任日寇集中海陆空飞机、大炮的火力轰击,使百万精锐,消耗殆尽。

  中国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要持久,战略上守是天经地义的。但不应在有利于敌,不利于我的地区上“寸土必争”。乞丐与龙王比宝的蠢事,尤其是战斗过程中有机可乘时,也应争取主动,采取攻势,以达到以攻为守的目的。这就是要进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术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

  淞沪战场上实际上有不少可局部进攻的好机会。但是,蒋介石却不准打或打得不好。例如:有将领回忆,当日寇进攻月浦守军夏楚中师时,建议以一个团或一个旅的兵力夜袭月浦之敌的右侧背。可军长罗卓英却根据蒋介石的旨意,以“要以争取时间,持久”为名,而不准出击。故那个师便只好死守南圹口、北圹口,待夏楚中部被消灭以后,迎接日寇的进攻。这样,仅七天时间,十四师的战斗兵就牺牲殆尽。相反给日寇的杀伤并不大。如果夜袭月浦之敌,付出同样大的牺牲,敌人的伤亡损失肯定会大得多。

  又如:日寇攻占南翔以后,朱绍良集团后路有被截断的危险,白崇禧主张采取局部攻势,恰好广东部队一五九、一六○两师开到战场,乃命该二师进攻。但却又不按原计划由广福镇地区攻击敌人侧背,而正对敌人突破口冲,一天就垮了下来。于是,许多人都说攻不利于持久。

  再如:日寇由宝山攻至南翔,右侧背非常暴露,只有很薄弱兵力掩护。王耀武师在施相公庙方面,每日夜袭都搞得十支八支步枪回来。蒋介石统帅部却不知在这方面采取攻势,以牵制或破坏日寇的进攻。日寇金山卫登陆后,蒋介石急忙抽兵堵塞突破口,想再顶几天,等待九国公约国开会。甚至敌人快攻到青浦,上海正面大军快被截断退路了,蒋介石仍迟迟不实施战略退却,致使敌人袭占安亭车站,造成正面几十万大军的溃退。溃退的损失竟比战斗的损失大得多。这些战例都说明蒋介石,依赖九国公约救命,战略上专守,各级指挥员在战役战斗上也采取专守防御。“守”、不讲求侧射斜射、组成火网配系和伪装隐蔽的阵地编成。“攻”、不讲求火力压制,破坏敌人侧防,而是挺身在敌人火网中冲锋,以至牺牲了百万精锐,而没有取得应有的代价。

  专守防御的悲剧,是再好不过的说明蒋介石战略素养低的史料。本来淞沪大溃退,蒋介石令吴奇伟指挥周岩、陈烈等部在青阳港一线利用河川收容,原想把淞沪退下来的队伍,导入吴福线和锡澄线既设阵地,再一线一线地顶。殊退下来的部队站不住脚。而日寇汽艇又进入了太湖,所以,蒋介石被迫将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等师、六十六军以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等部退守南京。这时候蒋介石仍然一心想搞战而后和的阴谋,图由德国大使陶德曼出面斡旋,准备在南京表演一幕背城借一的戏剧后,向日寇投降,以欺骗国人。因而,后来的南京保卫战,战略目的既消极,战略部署又搞一个背水的环形防御,失败当属必然。稍具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环形防御,一点被突破,全线都瓦解,背水立阵,易遭全歼。蒋、唐(生智)如此干,战略十分拙劣。

  相反地,如果不是采取等待九国公约开会,不阴谋在南京打一次硬仗的烟幕下投降的方针,即使具有一般军事才能的人,都会在日寇金山卫登陆后,使上海正面大军全师而退。然后,以一部兵力在吴福线、锡澄线节节抵抗退入南京。以南京为诱饵,让日寇直扑南京。而以主力由广德、誓节渡、洪林桥地区向郎溪、天王寺袭击日寇,予敌以伤亡之后,退保天目山、浙东、皖南地区,与敌持久。或者干脆演空城计,虚晃一枪,让日寇进入南京空城,而自己保持精锐以利持久。

  因此,以杨杰为代表的国民党内有清醒头脑的将领,深刻认识到:通过淞沪战役以及后来的南京保卫战,更加深刻地感觉到蒋介石消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影响了八年抗战的整个进程。

  无独有偶,淞沪会战七十多年后,一位知名历史学教授在评述淞沪会战时指出:在淞沪会战国民党军大溃退的时候,日本空军在国民党军溃逃的路上不断进行轮番轰炸,“一路上血流成河,三分之一的中国军队就在此路上牺牲,损失非常大,胡宗南这样的高级军官都是从河里泅水游着逃出来的,从此后八年战争中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应该说,蒋介石的军事指挥水平是极低的,低得出乎人们的想象。

  如果蒋介石在世,这位历史学教授恐怕也会性命难保。

640.webp-(1).jpg

  晚年的郭汝瑰

  资料来源:《郭汝瑰回忆录》。郭汝瑰:淞沪会战时任师参谋长,后参加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由于作战有功,表现出色,一路升迁至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