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题记:1969年1月20日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宣誓,并发表“就职演说”,那个时候毛主席是要读英文原稿的。毛主席看了《人民日报》准备于28日头版发的评论稿后,批示“照发。尼克松的演说也应见报”。尼克松总统这篇演说中向中国发出的信息,通过《人民日报》开始向更大的范围传播。毛主席的这一异乎寻常的做法被后来的事实证明,那是高瞻远瞩,意义深远的。也只有毛主席有这样的魄力,如此敢想敢干,当然也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效果。如果说毛主席在文革“最乱”的1967年就关注到尼克松的文章《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并叮嘱周恩来总理“一定要注意美国的动向”,那么周总理在尼克松“就职演说”之后,布置的新闻媒体的动作,就带有顺理成章,道器变通的意思,而毛主席却要发表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那就是新的道器变通之变开始了——意味着“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这不得不多说几句。
1969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发的是评论文章《走投无路的自供状——评尼克松“就职演说”和苏修叛徒集团的无耻捧场》
接着在后面,全文转载了尼克松总统“就职演说”,新华社用的标题是《一片绝妙的反面教材——美帝新头目尼克松的“就职演说”》
毛主席想法说法做法,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得不止——恰到好处,问题在于你是否用心去感悟了。尼克松倒是个有心人,可别人呢?这个别人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还在执迷不悟。
01.批判的对象,应该是完整的,这样才有说服力;
02.让广大群众都了解美国总统,包括总统“就职演说”是怎么回事;
03.相信群众能够读懂尼克松总统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
01
—
批判的对象,应该是完整的,这样才有说服力
马克思的说法:【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毛主席发动的群众运动,初期他不是没有预料到“天下大乱”,但很快就“天下大治”了。
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发表尼克松总统的“就职演说”。
本来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头号敌人,可是这么一做,客观上的道器变通之变,不就发生了吗?
人们自然就会思考,就会分析。
毛主席不就让周总理组织四位元帅研究国际形势,并且写出报告公决策参考吗?
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元帅,不就很快领会了毛主席的战略意图,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吗?
难道这样的“武器的批判”,不是由器而道的道器变通之变吗?
02
—
让广大读者都了解美国总统:
包括总统“就职演说”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一种国际政治基础知识的“科普”。
那个时候《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的重要文章,中央及地方报纸都是要转载的,那种普及性教育、宣传功能,连敌人都是极其害怕的——太快了,太厉害的。
因为有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如此做法,那么,一些心领神会的机构必定会深入做一些事情。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学者们,很快就编辑出了这样一本红色封面的书,在武汉,在湖北地区传开了。其它地方,也有该书,以及类似的书籍。
文革时,武汉师范学院编的《学习手册》,这是一本带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工具书,其中关于世界各国的简介,对于我们这些学生而言,无疑是基础性的自学教材。而且,极其关键的是,里面的内容不可能胡说八道。就是在今天,依然还是经得起推敲的。
02
—
相信群众能读懂尼克松总统字里行间“言外之意”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比相信少数人(少数“精英”)靠谱。
毛主席主张,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
而那些处在教育者地位的人,首先要受到教育,包括必须接受群众的教育。
毛主席为自己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实践再次证明,毛主席的说法,是真理。
所以,当一年后“乒乓外交”出现,接着基辛格秘密访华后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来中国访问,人们不会觉得唐突,那是有思想准备的。
这算不算毛主席说法做法上兑现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呢?
李克勤后记:美国总统除了在毛主席面前这样做以外,在任何地方,什么时候谦虚过?
离开了毛主席,如何谈中国尊严?如何谈文化自信?
毛主席随时都能捕捉到世界局势的微妙变化,不学行吗?
www.haizi.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