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史研究堪称典范

刘佳: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史研究堪称典范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恩格斯对共产主义者同盟历史的研究,堪称书写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之典范,对新时代构建中国共产党党史叙事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佳

  来源:《历史评论》2024年第6期

图片

  《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是第一部阐发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建史和发展史的光辉文献。尽管篇幅不长,却以科学的态度、丰富的史料、史论结合的笔法全景展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过程,论述了同盟的组织活动及其历史命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演进、运行机制、政治影响等提供了权威可信的历史依据。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对自身历史的书写和研究,回顾来时的路、走好脚下的路、锚定前进的路。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1885年,恩格斯撰写《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回顾他与马克思将旧式工人团体改造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过程,阐发同盟的性质宗旨、组织原则、革命活动和历史命运,提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阐释和历史书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恩格斯对共产主义者同盟历史的研究,堪称书写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之典范,对新时代构建中国共产党党史叙事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回应时代呼唤的重要历史文献

  恩格斯历来重视研究历史,《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关于普鲁士农民的历史》等都是代表作品。恩格斯的历史研究始终体现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这一点也体现在他对共产主义者同盟历史的研究上。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被恩格斯称为“正在形成的共产党”。它的诞生为人类政党制度发展和人类政治文明进步提供了全新选择。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他们“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据恩格斯回忆,正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领导人多次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并领导同盟的改造活动——“1847年春天莫尔到布鲁塞尔去找马克思,接着又到巴黎来找我,代表他的同志们再三邀请我们加入同盟”。

  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一经诞生就遭到查禁和封锁,只能在秘密状态下发展组织、开展活动。因此,外界对共产主义者同盟知之甚少,社会上甚至还流传着一些对同盟的不实之词和丑化污蔑,比如卡尔·福格特等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称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阴谋家团体”,还有一些报刊和书籍对同盟的组织和活动做出失之偏颇的论述。1853年,维尔穆特和施梯伯编写的《19世纪共产主义者的阴谋》在柏林出版,其中转载若干份落到警察手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还收录一份同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有联系者的“黑名单”及履历表。这套书充斥着意识形态偏见,对共产主义者同盟及其活动横加指责,捏造、臆想随处可见,产生十分恶劣的政治和社会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本世纪两个最卑鄙的警棍制造的这本充满故意捏造的拙劣作品,至今还是一切论述那一时期的非共产主义著作的重要的史料来源。”

  错误的史料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错误的结论必然导致或进一步固化错误的历史认知。恩格斯认为,必须坚决纠正错误的史料和结论,真实还原共产主义者同盟从创建到发展的历史经过,准确阐述同盟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任务,以全面客观的历史叙事驳斥反动当局强加的不实之词。

  1851年,普鲁士警察当局逮捕大批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收缴大量同盟文件和档案资料,其中11名盟员以“进行叛国性密谋”的罪名被移交法庭审判,史称“科隆共产党人案”。针对这一事件,马克思撰写《揭露科隆共产党人案件》的小册子,严厉批判普鲁士警察用卑劣手段破坏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径。1885年,恩格斯编辑出版该书的德文第三版,并专门撰写引言——《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

  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命运

  《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是第一部阐发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建史和发展史的光辉文献。尽管篇幅不长,却以科学的态度、丰富的史料、史论结合的笔法全景展现了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诞生过程,论述了同盟的组织活动及其历史命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演进、运行机制、政治影响等提供了权威可信的历史依据。

  一是阐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创立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建是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必然结果,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共产党宣言》从社会历史运动的角度论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必然性,《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则根据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世”与“今生”,用翔实生动的案例证明这种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工人运动只有告别分散、自发状态,通过阶级联合组建无产阶级政党,才能聚合工人阶级的磅礴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体制。

图片

  图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海峰/供图

  二是阐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剔除正义者同盟原有的密谋性和狭隘性,“用新的符合时代和目的的组织来代替它的过时的组织”。在组织名称上,“密谋时代遗留下来的一切旧的神秘名称都被取消了”,用“共产主义者同盟”代替“正义者同盟”的组织称谓,公开发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在组织体系上,建立从中央机关到基层组织的完整的组织网络,“同盟现在已经是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以及代表大会构成的了”;在制度形态上,用民主制取代独裁制,把民主和集中统一起来,“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

  三是科学评价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意义。从1847年创立到1852年“科隆共产党人案”,共产主义者同盟仅存在5年左右,但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恩格斯从三个方面评价同盟的重大贡献和历史地位。第一,共产主义者同盟确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若干建党原则,形成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治理的制度基础,对无产阶级的建党运动以及对其他国家共产党组织的创立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单靠那种认识到阶级地位的共同性为基础的团结感,就足以使一切国家和操各种语言的工人建立同样的伟大无产阶级政党并使它保持团结”。第二,共产主义者同盟加速工人阶级的政治觉醒,使德国工人阶级逐步摆脱自发状态,推动德国工人运动乃至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现在,德国无产阶级不再需要正式的组织,无论是公开的或秘密的;思想一致的阶级同志间的简单的自然联系,即使没有任何章程、委员会、决议以及诸如此类的具体形式,也足以震撼整个德意志帝国。”第三,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普及,使工人阶级掌握改变自己命运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威望和影响力。“现在,这个学说在世界一切文明国家里,在西伯利亚矿山的囚徒中,在加利福尼亚的采金工人中,拥有无数的信徒;而这个学说的创始人、当时受到人们的憎恨和诽谤最多的一个人——卡尔·马克思,直到逝世前,却是新旧两大陆无产阶级经常请教的、并且总是乐于提供帮助的顾问。”

  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还体现在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

  一是从经济基础出发研究历史。恩格斯说道:“我在曼彻斯特时异常清晰地观察到,迄今为止在历史著作中根本不起作用或者只起极小作用的经济事实,至少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这些阶级对立,在它们因大工业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里,因而特别是在英国,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因而也是全部政治史的基础。”他基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对现代政党历史及其活动进行深入考察。他指出,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阶级对立催生了现代政党和政党斗争,深刻揭示了现代政党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及其阶级本质。

  二是注重历史分期法在党史研究中的运用。历史分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在研究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历史时就十分重视运用这一方法。为使外界能够全面、清晰理解共产主义者同盟发展历程,恩格斯在其历史阐述中特别强调了若干关键的时间节点。这些时间节点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一幅展现同盟历史演进的“时间图谱”。

  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者同盟大致经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36年至1847年的正义者同盟时期,正义者同盟从一个密谋性团体发展成为国际性工人组织,内部存在无法克服的深层次矛盾,为马克思、恩格斯对同盟的改造埋下伏笔;第二个阶段是1847年至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者同盟的系统改造时期,恩格斯详述了正义者同盟的改造经过以及改造后的政党组织特征;第三个阶段是1848年至1852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活动时期,恩格斯阐述了同盟的革命历程、重组分裂以及破坏解散等问题,科学评价同盟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地位。共产主义者同盟波澜壮阔的历史被完整呈现出来。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决策部署、重要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前因后果、历史影响一目了然,为人们理解同盟历史提供了清晰的时间线索。

  三是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评价重要人物是党史研究的必然议题。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由一批具有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和政治觉悟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治共同体,他们代表正在觉醒的无产阶级,但难免也会带有旧学说、旧观念的印记。恩格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同盟领导者置于特定的历史场景、历史阶段和历史条件中进行评价。譬如在论及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改组正义者同盟工作的倡议者之一的沙佩尔时,恩格斯指出他“虽然思维有些迟缓”,甚至有时感性超出理性,但他是“起过一定作用的职业革命家的典型”,“他在开创德国工人运动方面所做的一切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在谈及以魏特林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时,恩格斯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析空想学说的局限性,认为由于魏特林还不是真正的无产者,还没有完全同资本主义处于直接对立的位置,因此每当涉及具体的社会问题时,“他们的手工业者旧有的成见对于他们就成为一种障碍”。这启示我们,唯有将党史人物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进行分析与审视,方能对其功过是非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王卧龙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