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权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劳权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劳权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一词之差,但却有着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根本区别。

  在AI中搜索劳权经济学理论时,得到的回答中,出现了把劳动经济学的内容与劳权经济学的内容相混淆的现象。

  劳权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一词之差,但却有着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根本区别。

  一,劳权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劳权经济学理论与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有着根本区别,那就是它有一套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畴体系相对应的范畴体系。

  之前,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本论”还是“两本论”》一文中谈到劳权经济学理论与流行的经济学理论的区别。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西方经济理论就在我国经济学界占据了统治地位,许多经济学人是一头轧进产权的误区里出不来。产权就象一口深不可测的井,产权学派是坐井观天的青蛙。在他们看来,天就是产权,产权就是天,经济世界就是产权的世界。因此,他们的一切理论都只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论述、说明、解释和强调产权和产权制度的理论。不仅是引入的西方经济学是如此,就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专家学者,也接受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也是资本生产方式的观点,甚至有些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资本的生产方式的原理与商品生产的原理一起,进行了一般化处理,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学成为了资本经济学的一个部分,使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成为资本生产方式的一种形式。

  产权学派的经济理论突出表现为“一本论”,即以资本为基础的范畴理论体系:

  一本:即资本;

  一种假设:经济人假设(资本所有者的抽象);

  一种社会生产力:即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

  一种生产主体:即生产资料所有者或资产所有者;

  一种权利要求:即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

  一种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一种经济实体:即生产资料实体或资产实体;

  一种企业:即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

  一种企业制度:即产权企业制度;

  一种生产方式:即剩余价值生产方式;

  一种市场经济:即以生产资料实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一种经营机制:即按资分配经营机制。

  由于坚持“一本论”,产权学派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不是并不是新的生产方式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区别,而只是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不同区别,是这种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与那种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区别。

  与流行经济学派的基本观点相反,劳权经济学理论包含的基本观点是“两本论”,而不是“一本论”:

  两本:即资本和工本。私有制企业采用资本经营方式;公有制企业采用工本经营方式。经济学除了以资本为基础的范畴理论体系之外,还有一个以工本为基础的范畴理论体系:

  两种假设:经济人假设和劳动人假设(工本所有者或劳动所有者的抽象);

  两种社会生产力:即生产资料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和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

  两种生产主体:即资产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

  两种权利要求:资产所有权利益要求和劳动所有权利益要求;

  两种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和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两种经济实体:生产资料实体和生产劳动实体;

  两种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与作为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

  两种企业制度:产权企业制度和劳权企业制度;

  两种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和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两种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实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和以生产劳动实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两种经营机制:以剩余价值量即剥削收入的波动为特征的按资分配企业经营机制与以消费价值量即劳动收入的波动为特征的按劳分配企业经营机制。

  从“一本论”的主张出发,我们就要继承和发杨苏联人的做法,照搬西文市场经济模式;相反,从“两本论”的主张出发,我们就要从产权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特点出发,从公有制基本特点出发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适合公有制基本特点的企业制度;从一本论出发,我们只要抄西方国家的现成模式就可以了;从两本论出发,我们必须要探索和创新,形成新的范畴及体系。

  二,劳动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应用经济学学科,具体如下:

  1,经济学属性

  劳动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如运用供求理论、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来研究劳动力市场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像分析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工资水平,企业如何在成本约束下做出雇佣决策等,旨在揭示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经济规律,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应用学科属性

  它聚焦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劳动问题,如失业、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并将经济学理论应用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等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具有很强的现实应用价值。

  3,多学科交叉属性

  与社会学相互交叉,共同关注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不平等、社会流动等问题,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劳动经济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有助于深入分析社会结构、文化因素等对劳动行为和劳动市场的影响。

  与心理学存在交集,心理学关于个体行为和动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劳动经济学更好地理解劳动者的工作决策、工作满意度、激励机制等问题,例如运用心理学理论分析如何设计有效的薪酬体系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与人口学紧密相关,人口学中的人口结构、人口流动等因素是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基础,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趋势和结构变化提供了依据。

  三,劳权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劳权经济学与劳动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区别就在于劳权与劳动的区别之上。劳权,是劳动所有者的权利要求;劳动是劳动力所有者的行为状态。在这里揭示了两种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劳权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劳动所有者,而劳动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劳动力所有者。

  劳动所有者是主体劳动者,而劳动力所有者是雇佣劳动者。因此,劳权经济学是研究主体劳动者的权利要求一一劳动所有权的内容及其实现形式,即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的当家做主权利和按劳分配权利要求的实现形式及其条件;而劳动经济学则是研究作为雇佣劳动者的行为特点和方式,研究劳动力所有权的体现要求等等。

  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并且建立了劳权制度之后,劳动者才可能作为主体劳动者出现,才会形成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因此,劳权经济学理论是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

  劳动者所以要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是因为失去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才能换取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劳动者需要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出现时,它是以剩余价值生产方式为其存在前提的。也就是说,劳动经济学是对应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以雇佣劳动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以及劳动力资源配置和利用等相关问题的学科。它通过经济分析方法,考察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工资与就业决定机制,以及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等,揭示劳动领域的经济现象和规律,为政策制定和企业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劳动力市场主体行为分析——包括对劳动者的行为分析,研究劳动者如何在工作与闲暇、不同职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选择,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以及对企业行为的分析,探讨企业在雇佣劳动力时,如何根据生产需求、成本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做出招聘、培训、薪酬制定等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一一主要研究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供给涉及人口结构、劳动参与率、工作时间等因素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劳动力需求则关注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进步、产品市场需求等对劳动力需求的作用。此外,还研究供求关系如何决定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状态;人力资本投资:一一涵盖教育、培训、健康等方面的投资对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以及不同教育和培训方式的经济回报,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个人收入和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与失业:一一研究就业的总量与结构问题,如不同产业、地区的就业分布;分析失业的类型、原因和影响,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以及政府和社会如何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工资与收入分配:一一探究工资的决定因素和工资差别的形成原因,包括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工作岗位特征、行业垄断等因素对工资的影响;研究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不平等问题,以及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劳动关系:一一主要关注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雇佣关系,包括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条件的协商、劳动争议的处理等,分析工会组织、集体谈判等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和政策。

  2,劳权经济学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劳权经济学的概念:所谓“劳权经济学”就是探讨和阐明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主体的利益要求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形式的经济学说,它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社会生产主体的劳动者或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它的基本任务是探讨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所有权的实现形式的经济实体一一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发展要求。它是与产权经济学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劳权经济学理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发展要求,关于劳动者及其利益要求,关于按劳分配,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二是基本理论:即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实体理论;在经济实体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经济实体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等等;三是基本理论的应用:例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关于苏联模式错误的分析,关于生产队模式及农村改革的理论等等。其中《苏联模式错在何处?》就是运用劳权理论的基本原理对苏联模式进行分析的一篇重要文章。作为一个整体,劳权经济理论也是有它的范式的。

  劳权经济学理论所以称之为劳权经济学理论,就因为它是阐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即劳动所有者对劳动所有权要求的理论。这是劳权经济学理论与一切产权理论的根本区别,也是劳权理论与其它关于阐明劳动者利益要求的理论(例刘吉的劳动社会主义理论,巫继学的自主劳动理论等等)的区别所在。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其特殊的发展要求,主要是对劳动所有者生产主体地位及劳动所有权利益要求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劳权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必要前提。一旦认识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特殊的发展要求,那么,我们也就从根本上知道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真正区别,也就明确了社会主义生产主体与资本主义生产主体的区别,而对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正确认识则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特殊发展要求要求的认识的具体化。

  劳权经济学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有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自然要求,又有由生产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决定的社会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力相比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本质区别不是表现在发展水平的高低方面,不是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方面,而是表现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相互关系方面,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要求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力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相区别的生产力,即由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相应地,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特殊要求也表现为生产劳动方面的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首先是相对稳定的公有制与相对灵活的劳权企业制度形成的直接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要求(在这方面是由生产的具体属性决定的)和社会要求(主要是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相适应,然后是宏观经济体制与(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等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要求的理论,从根本上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这一基本问题的解决,对苏联模式的正确认识,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正确认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基本问题的解决也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指明了方向。

  劳权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商品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主要内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消费价值论。劳权经济学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学,主要理论既是消费价值论。

  劳动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主要是运用供求理论、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甚至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等,来研究剩余价值生产方式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像分析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工资水平,企业如何在成本约束下做出雇佣决策等等。

  劳权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都以劳动者为关注对象,研究劳动者的行为方式。但劳权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主体劳动者(劳动所有者)及其行为方式、利益要求为对象;而劳动经济学则是以雇佣劳动者(劳动力所有者)及其行为方式、利益要求为对象。

www.haizi.name
责任编辑:王卧龙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