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实施双循环,应以县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解决为抓手
李博昌
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习总书记领导全党励精图治,积极反腐,扫黑除恶,强化党建,实施精准扶贫,引领一带一路,进行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错位协同发展,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调结构,补短板等,正是由于以上方面的积极努力,不仅使我国经济稳健提升,而且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我国全民一致,积极应对,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胜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阶段,还有许许多多影响人民美好生活方面的问题,如:粮食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三农问题,留守儿童与老人的问题,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社会矛盾所引发的维稳成本过高的问题,地方政府债务过多及土地财政问题,人民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负担过重的问题,我国尚有6亿人月均收入仅1000元的问题,外循环受阻不畅、内循环因消费不足而提升不振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前几天,笔者发表了一篇“发展双循环,应考虑人民公社的成功经验”,网友支持者居多,但也有网友提出不同看法:其一是走人民公社的路就是走计划经济的老路,就是走回头路;其二是人民公社的基础是公有制,现在不具备条件,肯定走不通,其三是将农民组织起业很难等。关于以上三点,我想讲的是,看事情要看其本质,人民公社是前三十年的产物,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特点密不可分的,现在时代变了,具体策略和方法肯定要发生变化。但在现阶段,人民公社模式也具有相对不变的东西----将农民组织起来搞集体经济,并以人民公社这种集团管控的方式实现之。而这,恰是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集团管控模式现在世界各国都流行,至于集体经济,其本来就有物质基础---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华为只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搞了员工持股这种集体所有制的模式);至于说搞计划经济就是走老路,笔者不敢苟同,毛主席给计划的定义是: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的活动。可以说,形成好计划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把握,而县要掌握其内在规律,然后因势利导,才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的。现代跨国公司,不仅有其全球战略,更有实现其全球战略的经营计划、研发计划、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一个公司都搞计划经济,一个国家怎能没有发展战略,怎能不搞计划经济?至于说把农民组织起业很难,这要看怎么组织,采取强制的办法肯定不行。人要生存,就要吃饭,要吃饭就要工作,而要工作,你应该到不同性质的组织去工作吧。以村为单元,按公司实际需要与农民的自愿性,将农民组织于集体经济的公司里,以实现其就业权,这应该也是一种组织模式吧;农民的集体所有制土地可以选择入股,也可以选择收承包费,但若有一种模式,可使农民入股的收益远远大于土地承包收入,绝大多数农民不会不入股吧,以公司制为基础,以提升农民利益为导向,以这样的方式组织农民应该不难吧。
人民公社有其成功经验,但时代变了,客观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在就是想回去,也回不去了。如何借鉴人民公社的成功经验,结合现在的时代特点及所面临的问题(以上问题其后的本质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二是财富如何分配的问题),拿出一套系统可行的解决方案,正是笔者发表下面《县域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化项目运营商业计划书》的原因。
双循环战略是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外循环受阻的情况下,双循环应以内循环为主,如何激活内循环,笔者以为应以县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解决为抓手,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则县域人民消费能力不足,三农问题不解决,则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农产品生产不足,在外界卡脖子的情况下,吃饭都将成为问题。
下文《县域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化项目运营商业计划书》只是个框架思路,还很不完善,仅供有识之士参考、实践,若真能以县为单元,探索出一种全国可复制的模式,那将是本人最大的欣慰。
说明:
1、下文所说的本公司是指以县供销联社为载体所构建的以县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集团公司---XX县供销联社集团公司。
2、只所以以县供销联社为载体组建集团公司,是因为供销联社有相对成熟的网点,有前三十年所形成的良好口碑,老百姓信任它。
3、县供销联社集团公司应作为全民性质,其上可国家的各种涉农涉企资金相对接,下可将其赢利的大部分与县域人民来分享。
4、县供销联社集团公司旗下所运作的各产业链虚拟子公司可以是集体性质,也可以是混合所有制性质,但最终运作的结果,应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并将各自然村所形成的集体经济性质的公司纳入到集团公司的虚拟子公司之中,以便为最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基础。
5、县供销联社集团公司应借鉴当代集团公司运作的成功模式,以供销平台与ERP管控系统为载体,压缩管理层级,以战略管控为指导,以市场化运营为模式,以政府监督与人民监督为核心,严格成本管控与财务管控,提供集团公司效率与绩效,防止集团公司成为某些人或组织谋利的工具。
6、县供销联社集团公司最初以5-10人为宜,稳定运行期不宜超过100人。政府优秀人员可进入集团公司。
7、县供销联社集团公司按公司法独立自主运行,县政府只有监督权,没有经营权。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化项目运营
商业计划书
我国现在面临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问题,三农问题也很突出,土地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但在有些地区撂荒还很严重,现阶段以农产品为基础进行全产业化运营,实现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绿水青山的目标尚未完成,很多农业公司想为此做出一定的贡献,但不幸中途夭折者不胜其数……,针对以上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能否探寻出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这正是我们做此项目的初心。
本项目是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为我国“三农”问题解决、农民稳定增收、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构建的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本商业计划书含两个主要项目,一是县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解决项目,二是农业产业化项目。其中农业产业化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子板块,通过此板块的有效实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落地支撑,当然,随着后期的运营,其它板块的产业化会稳步实施。
通过本项目的有效实施,我们希望探寻出能解决以下问题的生态化的绿色发展模式:
1、关于县域经济发展
Ø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尽快发展?
Ø如何降低县域经济发展成本,提升县域经济运行效率?
Ø如何稳定区域人民消费价格,降低其消费成本,使县域经济的发展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Ø如何通过县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
Ø如何保障县域优质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
Ø如何提升县域内企业的运营效率并降低其运营成本与运营风险?
Ø如何激发与保持县域内优质企业的竞争活力?
Ø如何构建相对稳健的生态链,以保障县域企业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2、关于农业产业化
Ø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Ø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Ø如何构建保障农民长久利益的机制?
Ø如何确保国家涉农资金惠及需要帮助的农民?
Ø如何构建基于农业的稳定生态链,以确保农业产业链上各运营主体长期生存与稳定发展?
Ø如何实现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及绿色发展
Ø如何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并降低其运营成本及风险?
Ø如何有效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及风险?
Ø如何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Ø如何降低农业产业链的投资成本?
Ø如何有效获取基于农业产业链的运营资金?
Ø如何解决基于农业产业链上所有产品的市场问题?
Ø如何使农业产业链的运营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希望本项目能得到政府领导与各界有志之士的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为我国“三农”问题解决,农民稳定增收,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探寻的一套可供复制系统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习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战略目标,并使这个战略目标惠及全体中国人民。
(一)县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解决
详见《附件1:县域经济发展兼论”三农“问题解决框架思路》。
(二)农业产业化项目
详见《附件2:以共享经济为核心,有效实现农业产业化框架思路》。
(一)前期运营
1.投资总额、资金使用计划
序号 | 投资项目 | 投资额(单位:万元) | 相关说明 |
1 | 组建机构 |
|
|
2 | 构建平台 |
6 | 此为第1年费用,第2年3万左右 |
3 | 租房、装修及相关设施配置 |
4 | 房租2万/年、配四台笔记本2万 |
4 | 人工成本(年) |
25 | 按6人、总经理月工资5000元、其它5人月4000元计算 |
5 | 其它运营(年) |
20 | 出差、业务招待、平台推广等 |
合计 |
55 |
|
2.项目运营总成本、销售收入、投资回收期
Ø项目收入:此主要来原于平台管理费的提成,若第1年有1个亿平台资金流水,管理费按1%提取,则年收入为100万。
Ø项目支出:平台运营费,若按期初预算,则为55万元。
Ø项目年利润:100-55=45万元
以上仅为项目第1年的粗略估算,项目后期将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随着后期项目的展开,公司利润将会有极大的拓展。
3.资金筹措途径
本项目运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技术支撑,二是管理智慧,三是项目前期启动资金。技术支撑通过外包而解决,前期启动资金大体需55多万(若集团公司人员由政府人员组成,办公场地通过划拨而实现,则有26万的启动资金就可以了),此通过政府投资的方法来解决,至于项目后期所需资金,我们可通过好的商业模式运作来保障。
(二)后期运营
公司前期主要是通过构建平台,整合县域资源,提供平台服务而维持生存;公司后期将以共享经济为模式(资源、资金、企业、产品、市场及利润共享),对县域经济实施集团化、板块化、产业化、公司化、集体化、市场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化运作,通过构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有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溶合,从而取得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1)县域经济发展项目
假如某县域经济的投入产出情况如下表所示:
县域经济投入产出表
单位:亿元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合计 |
消费 |
积累 |
出口 |
总产出 |
第一产业 |
10 |
30 |
20 |
60 |
20 |
10 |
10 |
100 |
第二产业 |
40 |
60 |
30 |
130 |
20 |
30 |
20 |
200 |
第三产业 |
30 |
50 |
20 |
100 |
50 |
30 |
20 |
200 |
固定资产折旧 |
10 |
20 |
30 |
60 |
|
|
|
|
人员工资 |
5 |
20 |
50 |
75 |
|
|
|
|
纯收入 |
5 |
20 |
50 |
75 |
|
|
|
|
投入合计 |
100 |
200 |
200 |
500 |
|
|
|
|
相关说明:
1、上表所提供的数据为某县域经济的测算数据,各县域经济的真实数据根据各县的实际数据进行填写。
2、上表的数据范围可以是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一个国家等。
3、以县为单元整合经济有其必然性,一是县有最基本的人口规模,此人口规模形成了市场优势(产品需求规模),此市场优势可形成批量需求以便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管理,也便于整合资源、构建区域化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从而降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管理、运输等成本。
收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根据上面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可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通过集团化运营,形成赢利85亿元
通过集团化运营,实施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管理,若降低成本20%,则形成赢利85亿元(500(总收入)-75(总利润))*20%);
2、通过降低运费,形成赢利19亿元
通过构建区域化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实施区域化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链整合,各产业链运营所需物资可在区域内实现,此方面若降低运费成本10%,则形成赢利19亿元(60(第一产业物资周转额)+130(第二产业物资周转额)+100(第三产业物资周转额))*10%);
降低物流费用,同时可产生相对可观的生态效益。
3、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资金占用295亿元
通过集团化运营,实施产业链整合与内部结算,构建供应链金融模式,降低资金占用295亿元(500(总收入)-(40(第一产业最大投资额)+60(第二产业最大投资额)+30(第三产业最大投资额)+75(三大产业应发工资额))。
5、通过资源共享,节约产业链投入资金60亿元(利用现有的固定资产)
6、通过构建县域全民企业与集体企业,提升县域人民收入50亿元
通过构建县域全民企业与集体企业,提升县域人民的财富占比,从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假如改革前县域公私企业的占比为1:9,改革后为6:4,则新增利润的分配关系如下:
Ø新增利润104亿元(85亿(集团化运营)+19亿(降低运费);
Ø国有和集体企业分得利润(改革前):104*10%=10.4亿元;
Ø国有和集体企业分得利润(改革后):104*60%=62.4亿元;
Ø县域人民财富提升50亿元(62.4 (改革后)-10.4(改革前))。
7、通过消费补贴的形式,与县域人民共享利润,降低县域人民消费成本87.5亿元。
若集团公司50%的利润---37.5亿元(75(利润)*50%)与县域人民共享,则县域人民新增收益为87.5亿元(37.5亿元+50亿元(构建县域全民企业与集体企业)),此新增收益通过消费补贴的形式与县域人民共享,将降低县域人民消费成本87.5亿元。
8、国家各项补贴资金进入县域集团公司运营,提升县域人民收入12.4亿元
假如改革前县域国有和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占比为1:9,改革后国家资金进入县域集团公司运营,公私企业占比变为为7:3,则新增利润的分配关系如下:
Ø新增利润104亿元(85亿(集团化运营形成)+19亿(降低运费形成);
Ø国有和集体企业分得利润(改革前):104*10%=10.4亿元;
Ø国有和集体企业分得利润(改革后):104*70%=72.8亿元;
Ø县域人民财富提升12.4亿元(72.8 (改革后)-10.4(改革前)-50亿元(构建县域全民企业与集体企业))。
9、用高于银行利息的收入整合社会资金,获取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
根据上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运营所需资金为205亿元(40(第一产业最大投资额)+60(第二产业最大投资额)+30(第三产业最大投资额)+75(三大产业应发工资额),若按5%的年利率,则整合205亿元社会资金需支付的利息为205*5%=10.25亿元,此利息可从新增利润中支付。
10、通过整合县域第一、二、三产业链,实施集团化运作,可构建县域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催生多元化的经济组织,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使县域人民就近实现稳定就业,从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由于县域经济的集团化运作,及与县域人民分享利润,从而使县域人民的消费成本大大降低,而此将形成此县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此基础上组建公司,生产商品,其必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价格优势,同时可实现县域人民稳定就业。
人多不是包袱,而是财富,人多构成天然的市场优势,人多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合理组织区域内的人力资源,向生产力的广度与深度进军,不仅会实现稳就业,更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2)农业产业化项目
(一)内部运营
下面以种植业板块为例,具体说明其产业化运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其它板块与此类同)。
种植业板块的产业链模型如下图所示:
下面以关中地区2019-12-31的数据为基础,根据“农业测算表”,农业项目在不同运营情况下的利润测算情况:
1)农民自营:保持现在的经营情况不变,农民种一亩小麦,产粮800斤,国家补贴100元,800元承包费(按现在市场价算),每亩生产成本500元,小麦收购价按1元计算,不种玉米,每亩每年亏损300元;
2)公司运营,生产原料:一年种两料,只种小麦与玉米,收割后直接卖掉,每亩每年盈利16元;
3)公司运营,形成初级产品:一年种两料,只种小麦与玉米,将小麦加工成面粉,将玉米加工成玉米糁,每亩每年盈利1296元;
4)公司运营,形成深加工产品:一年种两料,只种小麦与玉米,将小麦加工成面粉,面粉做成面包。将玉米糁加工成玉米饼干,每亩每年盈利23819元,公司赢利的80%与产业链各利益相关者分享,分享金额如下表所示:
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营后各利益相关者分享利润表
单位:元/亩
总收入 |
成本 |
利润 | 公司净利润 | 土地租金者收益 | 土地入股者收益 | 现金投资者收益 | 现金入股者收益 |
34400 |
10581 |
23819 |
14003 |
800 |
3508 |
980 |
4527 |
收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假如某县域现有5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0万,城市人口30万,可耕种的土地面积50万亩,农业保险公司3家,农资公司50家,农业服务公司50家,面粉加工厂30家,食品公司2家,餐饮公司0家,小餐馆100家,酒厂0家,醋厂2家,物流公司10家等。
县域经济的具体运营由县供销联社集团公司统一负责,针对农业板块,可在供销联社集团公司之下,再设立农业集团公司,农业集团公司具体负责农业板块的全产业链运营。
农业集团公司将通过集团管控,统一研发,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管理,计划指导,分散经营的方式进行运营,同时各产业链运营主体共享产业链利润,公司将以新增利润的80%进行消费补贴,并以此降低县域人民的消费成本,提升县域人民的消费品质。
该县农业集团公司进行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营后各利益相关者分享利润如下表所示:
XX县农产品全产业链运营后各利益相关者分享利润表
单位:亿元
总收入 |
成本 |
利润 |
净利润 | 补贴金额 | 土地租金者收益 | 土地入股者收益 | 现金投资者收益 | 现金入股者收益 |
172 |
52.90 |
119.09 |
70.02 |
49.07 |
4 |
17.53 |
4.9 |
22.64 |
基本分析:
1、通过集团化、产业化、规模化运作,此县50万亩土地全产业链运营后实现总收入172亿元,分享利润49.07亿元;
2、通过统一研发、统一管理,实现生态农业,杜绝转基因种子,减少化学肥料、农药的使用量,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品质。
3、通过土地共享的方式,减少土地规模化投入4亿元(800元(每亩承包费)*500000亩(该县可耕种土地面积),帮助农民实现土地收入19.09亿元(4(土地租金者收益)+15.09(土地入股者收益))。
土地入股以农产品为基础的产业链,分取以农产品为基础的全产业链运营利润,以此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减少土地规模化成本(土地入股产业链,减少了对农民土地承包费的先期支付,同时又保障了农民的长久利益),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土地入股产业链后,可稳定的分取以农产品为基础的全产业链运营利润)。
4、通过农资与农业服务共享,节约农业原料生产成本1.6亿元(800元(每亩小麦与玉米的生产成本)*40%(批量采购的节约比例)*500000(该县可耕种土地面积),此计算不包括土地平整、节水灌溉、构建大棚、水利建设、农业服务等方面节约的费用)。
以县为单位,对农资与农业服务进行批量采购,此一方面为农资与农业服务商提供了稳定的市场,同时,由于集中批量采购,可降低县域农业原料生产成本;如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对保险服务、打药服务、耕地与收割服务、农技服务、农产品研发服务等农业服务进行择优选择,批量采购,一方面可提升农资与农业服务质量,还可以整体降低农资与农业服务费用,同时,通过合同、保证金及共享产业链产品的方式,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从而确保农资产品与农业服务的有效性。
5、通过企业共享方式,整合产业链,减少产业链的投资成本15亿元(假如该县30家面粉加工厂,2家食品公司,2家醋厂,10家物流公司的资产规模为15亿元)。
对县域经济来说,其基本的产业链体系是存在的,只是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不太完整,管理不太完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其面对的市场风险也较大,这就为本公司进行产业链整合提供了契机,通过产业链整合,一方面可减少产业链投资成本,为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市场与利润来源,同时可有效避免其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减少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浪费。
6、通过产品共享的方式,有效实现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的全产业链运营,它的核心是“他生产,你消费”,此模式是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重大推手,因此,让生产者首先成为消费者---"他生产,他消费",并形成全产业链的、群众性的、自觉的监管体系,方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将以农产品为基础所形成的产业链产品(米面粮油菜与食品),优先给本县区农民免费配送,给本县区市民适当的价格补贴,以此形成“他生产,他消费(县区内人民),你消费(县区外人民)”的格局,从而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以此撬动外部市场,使更多的人享受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通过此,既可稳定市场,满足县域人民的食品安全需要,又可拓展外部市场,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7、通过资金共享的方式,整合社会资金49亿元(见上表),同时支出资金利息27.54亿元(4.9(现金投资者收益)+22.64(现金入股者收益));
若49亿元全由国家投资,所得收益全部补贴农民,则增加农民收入为27.54亿元(资金利息支出),若全部补贴市民,则增加市民收入27.54亿元,若对农民与市民有侧重的补贴,则双方都不同程度的受益。
8、通过市场共享的方式,实现以农产品为基础所形成的全产业链产品(米面粮油菜与食品)全部区域内销售,从而形成稳定的销售收入172亿元(此收入不含外部市场的收入,若此县区县域内的产能利用率只占30%,则其外部尚有344亿元的市场,此也可通过市场共享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市场共享的方式,不仅可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降低产品销售费用(一个供销平台,可大大减少销售人员及产品的促销及广告费),同时可避免市场的波动对产业链运营主体的影响,从而构建相对稳健的县域内部市场与其外部市场,从而有效保障产业链运营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县域内市场保生存,县域外市场保发展)。
9、通过利润共享的方式,构建相对稳定的生态体系,维持产业链各投资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使消费者取得更大的利益。
如上表所示,通过农业板块的全产业链运营,给各投资主体及消费者补贴49.07亿元,其中给农民补贴21.53亿元,投资者及消费者补贴27.54亿元;此补贴的实施,不仅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可构建相对稳健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10、补短板,优化提升产业链运营整体绩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若此县有农业保险公司3家,农资公司50家,农业服务公司50家,面粉加工厂30家,食品公司2家,餐饮公司0家,小餐馆100家,酒厂0家,醋厂2家,物流公司10家等。对3家农业保险公司,50家农资公司,50家农业服务公司,30家面粉加工厂,100家小餐馆可以根据县域人民与外部稳定的市场需求规模进行整合优化,另外,此县无餐饮公司,酒厂,2家食品公司,2家醋厂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县域人民与外部稳定市场的需求,因此,可组建餐饮公司、酒厂,扩大食品公司与醋厂规模,此可解决县域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二)外部运营
此外部运营是指通过拓展外部市场,结合县域内的内部市场,对县域经济进行整体优化的活动。
若县域内部资源相对过剩,则应考虑拓展外部市场,以增加县域人民的收入水平。
本公司将通过与省供销联社(或XXX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来拓展外部市场。
省供销联社(或XXX有限公司)通过统购统销,实现与大城市大社区对接,平衡区域商品供求,确保外部市场的稳定需求,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市场保障。
例如:省供销联社(或XXX有限公司)通过与大城市的大社区对接,将本公司经营的生态食品、蔬菜、水果销售给市民。
省供销联社(或XXX有限公司)计划拟建立2000个食品销售网点,2000个生鲜水果蔬菜销售网点,每个网点计划覆盖5000人,如此则省供销联社(或XXX有限公司)覆盖的区域人数为2000万人,若其市场占有率为60%,则公司覆盖的有效人数为1200万人,假如每个市民年消费食品水果蔬菜7000元,则省供销联社(或XXX有限公司)可实现销售收入840亿元(假如食品水果蔬菜的消费比例为6:2:2,经计算,则每人每年消费食品315斤 ,蔬菜100斤 ,水果96 斤);
为保障省供销联社(或XXX有限公司)840亿元的销售收入,经测算,通过产业链拉动,必须集中土地313万亩,详见下表:
消费品类 | 消费占比 | 复种次数 | 基地规模 |
单位 |
|
次/年 |
亩 |
食品 |
60% |
2 |
2,361,555 |
蔬菜 |
20% |
4 | 199,920 |
水果 |
20% |
1 | 578,340 |
说明:上表中的数据按2019年12月31日的有关市场数据测算
通过拓展840亿元的外部市场(假如此县可以全部承接),则可实现县域经济收入为380亿元,实现利润60亿元,具体详见下表:
消费品类 | 消费占比 | 地租收入 | 原料收入 | 初次加工产品收入 | 深加工产品收入 |
合计 |
单位 |
|
元 |
元 |
元 |
元 |
|
食品 |
60% |
1,889,244,000 |
3,778,488,000 |
5,397,840,000 |
11,995,200,000 |
|
蔬菜 |
20% |
159,936,000 |
1,799,280,000 |
5,140,800,000 |
|
|
水果 |
20% |
462,672,000 |
2,313,360,000 |
5,140,800,000 |
|
|
收入合计 |
|
2,511,852,000 |
7,891,128,000 |
15,679,440,000 |
11,995,200,000 |
38,077,620,000 |
利润合计 |
|
2,511,852,000 |
789,112,800 |
1,567,944,000 |
1,199,520,000 |
6,068,428,800 |
通过拓展840亿元的外部市场,可拉动城市就业人员2万人,拉动县域人员就业425000人,提升县域人员工资收入102亿元(按人均年收入24000元计算),城市人员工资收入7.2亿元(按人均年收入36000元计算)。
由此可见,通过稳定庞大的内部及外部市场,不仅可以降低市场营销费用,实现产销直接对接,降低农产品价格,同时可实现区域内经济的规模化经营,而规模化经营必然带动现代生态农业的有效实现,生态农业的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有机溶合,可系统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与粮食安全问题。
(一)架构搭建
1.前期运营架构
2.后期运营架构
(二)项目运营
1.县域经济发展与”三农“问题解决项目
详见《附件1:县域经济发展兼论”三农“问题的解决框架思路》。
2.农业产业化项目
详见《附件2:以共享经济为核心,有效实现农业产业化框架思路》。
附件1:县域经济发展兼论”三农“问题解决框架思路
附件2:以共享经济为核心,有效实现农业产业化框架思路
附件1:县域经济发展兼论”三农“问题解决框架思路
县域经济发展兼论”三农“问题解决框架思路
“三农“问题不能孤立的看,不能孤立的就”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首先是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就是说,要把”三农“问题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来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部分,而农业只是提供原料的部门,它只是处于产业链的初端,其后还有很大的延伸空间,它要获得产业链的价值,却不是农业能解决的问题。而农村,其虽然是一个组织单位,但它只是一个很松散型的组织,它如果不与公司化结合,其在经济上必然一事无成。而农民问题的解决,必须依托县域经济的强大发展做后盾,否则,农民永远就是背井离乡的农民工。
下面的论述将从以下二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如何发展县域经济,二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一、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应该是以满足县域人民及组织的需求为基础、以共享经济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模式,对县域经济实施集团化、板块化、产业化、公司化、市场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金融化、生态化运作,从而取得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下面分开来说。
1、关于以满足县域人民的需求为基础
人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人的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多样性的需求就是一切商品活动的基础。如果将县域人民的需求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巨大的区域市场,这个区域市场应该主要以此区域的人民所拥有,所共享。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计划应首先以此为基础进行整体策划,而这,正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2、关于以共享经济为核心
公司通过商品交换而存续,反过来,公司应将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返还给消费者,这才能实现一种良性互动,同时也能将顾客长期化为公司的市场,这是一种双赢策略。当然,公司可能是私人的,也可能是集体的,本文所说的共享经济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对县域人民共享经济利益的经济发展模式。
3、关于以互联网+为模式
市场的驱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资本驱动,一种是信息驱动。资本驱动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传递给资本,资本通过整合资源生产商品,从而满足市场需要。信息驱动的方式是,首先以区域内全体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确定各种商品化需求的需求总量,并以此整合资源,形成产品,通过产品配送,直接满足区域内全体人民的需求。因此,信息驱动是以区域内人民的整体需求为基础的,它的实现方式是以互联网+与计划经济及集体经济为基础的,而资本驱动是以某些人的某方面的需求为基础的,它的实现方式是公司制(一般表现为私人公司)+市场经济+全球化市场。本文所说的互联网+的运作模式是以信息驱动为方式的---立足于区域市场,以满足区域内人民的整体需求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计划经济+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商业运作模式。
4、关于对县域经济的集团化运作
应把县域经济看成一个整体,对它的运作应追求系统效益的最大化。它的实现方式应是集团化运作---以县供销联社作为集团公司,对辖区各经济单元统一整合、统一管理、统一研发、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等。整合后的各经济单元将变成集团公司(县供销联社)的子公司(按计划统筹起来的虚拟子公司,但集团公司通过市场垄断对其形成强大的控制力),其只要独立的处理好其内部事务就可以了。集团化的供销联社将具备以下职能:策划县域经济发展,按板块化、产业化方式整合县域经济单元,统一采购以降低区域内消费成本,统一销售以保证区域收益最大化,统一管理以使其内部经济单元保持合理利润,统一研发以解决县域经济的发展瓶劲问题等。
5、关于板块化运作
所谓板块化运作就是将县域经济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板块,通过各板块之间的协同运作,以提升县域经济运行效率。例如,可将县域经济按过程分为种植板块、养殖板块、生产板块、运输板块、采购板块、销售板块、研发板块、后勤保障板块等,这样,通过各板块之间协同作用,将极大地降低县域经济运行成本,并产生可观的系统协同效益与效率。
6、关于产业化运作
所谓产业化运作就是针对每一板块,按其运作过程进行系统化分类,并形成各种专业化公司的过程。例如养殖板块,我们通过产业化运作后可形成配种公司、饲料公司、养殖公司、分割公司、食品公司、能源公司(利用规模养殖所产生的动物粪便生产沼气、沼气发电等)、生态农业公司(沼气废渣可作生态农业的肥料)等。这样,通过产业化运作,各种专业化公司便可自然产生。
7、关于公司化运作
对产业化运作所形成的各种专业化公司,我们完全可以按公司制的模式来运作。为了防止区域内产生新的两极分化,公司制的性质应以集体经济为主,同时,按专业化分工原则,可利用自然村这个组织,将其改造成公司制的运作单元,这样,以村为基础发展集体经济,便有了现实的保障,“三农“问题也顺便得到破解。
8、关于市场化运作
这里所讲的市场化运作,是指各个子公司及其内部要形成独立的阿米巴(稻盛和夫所讲的公司内部独立核算的经济单元),充分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控制成本,增强活力,使市场价格不再作为掠夺工具,而是作为各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子公司之间的结算工具,当然这种结算也是以价格为基础的,但这个价格应是考虑市场供需的计划价格(此价格由集团公司与供应商协商确定,并保持相对稳定,它是在考虑行业平均与先进成本的基础上,加正常利润形成的价格,当然,平台有产销对接的优势,平台价一般就是产品的出厂价)。
另外,对所有供应商实施市场化管理,将其纳入供应商系统,其所提供的产品若不能实现价廉物美,或其服务态度不能达到集团公司的要求,集团公司将按市场化手段对其剔除。
9、强化内部运营,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与绩效
为做大做强做久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需强化内部运营,积极实施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信息化运营,确保集团公司的运营效率与绩效处于领先地位。
关于集约化运营,集团公司应对县域内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物力资源、财务资源进行系统整合,节约使用,通过资源共享、构建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确保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于精益化运营,集团公司下属的各子公司应以顾客的核心需求为导向,优化流程,剔除不增值的无效环节,以提升其经营效率与效益。
关于标准化运营,通过精益化的流程、管控方法,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应将其标准化,以提升其效率与效益。
关于数字化运营,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应将关键流程、核心控制环节的控制要求数字化,以便强化监控,实现自动调整,并为实现信息化奠定基础。
关于信息化运营:集团公司应构建两个信息处理平台---供销信息处理平台及内部运营平台(数据控制中心),通过供销信息处理平台以实现供产销的无缝对接,通过构建内部运营平台(数据控制中心)以强化集团及其内部子公司协同效率与绩效。
10、关于金融化运作
公司要存续与发展,必须解决以下二个问题,一是市场问题,二是资金问题。由于县域经济集团化运作的前提首先是满足县域人民的需求,因此,这个巨大的内部市场便成为县域内各个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此基础上,根据外部市场的稳定需求,构建相应的子公司,此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妥的选择。
对于资金问题,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决:通过内部交易、资源整合,节省资金,通过国家投资、银行货款、成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公司上市等方式,拓展资金。
关于内部交易,通过采取集团化、板块化与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必然会产生供应链金融,这个供应链金融可以较少的资金撬动整个产业链的运行,同时可节约可观的资金占用;
关于资源整合,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说,其产业链是相对存在的,这些固有存在的产业链只要整合到位,便可节约相对可观的投资成本。
关于国家投资,将国家的各种涉农、涉企补贴及各种专项补贴通过集团公司进行整合使用(当然这种整合使用的对象应是集团公司或区域内的集体经济组织),此一方面可提升国家资金的利用效果,另一方面为提升农民收入奠定基础(此国家投资可用于提升农民股份占比的形式实现)。
关于银行货款、成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通过银行货款,当然这种货款不是以私企或私人的名义,而是以集团公司或某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如此才能确保公司利润惠及更多的老百姓;通过成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县域人民可把钱存入此发展基金以获取稳定的利息,集团公司可用此钱(省去了银行吃利差,用此钱的财务费用会小多了)发展集体经济。
关于公司上市,若集团公司公司发展较好,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公司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
钱怎么还?当然靠集团公司与集体经济的发展来还,但此的实现必须靠集团公司(县供销联社)对县域经济的相对垄断来实现---集团公司对外部产品的进入要进行掌控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其掌控的底气来自于县域人民所形成的规模需求。其次,必须形成县域内的共享经济模式,并以此强化县域市场,确保县域财富少外流。最后,集团公司应分析引起县域财富外流的关键商品,必要时形成自产自销。当然,区域内的产品商品化越高,通过商品交换所流入的财富就愈多,如果我们通过供销联社这个集团公司控制好县域市场,这样,外流的财富将会减少,一正一反,县域经济就发展壮大了。反之则反。
11、关于生态化运营
通过对县域集团公司的有效运作,将最终形成三个相互联系的生态圈---产业生态圈、人文生态圈、环境生态圈,此三个生态圈的有机融和,将形成结构稳定的生态体,此生态体可保障县域经济的持久而良好的发展。
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圈,以独具特色的区域资源为基础,打造供产销研相结合的产业生态体系,此产业生态圈将形成独具特色的、不可复制的、区域化的生态圈。
构建良好的人文生态圈,通过县域经济的集团化运营,可使各投资主体、生产主体、供应主体、消费主体保持合理利润,投资、生产与消费主体实现共享共生,在这里,没有欺诈、没有暴利,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而此,必将形成良好的人文生态圈。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圈,为了县域人民及其子孙后代能在这片土地上持久的生存与发展,县域人民、集团公司必然要求县域产业发展、公司运作、人文消费应实现绿色环保,这种强大的力量必将打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圈。
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要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农业、农村、农民是什么,这个什么下面所隐含的必然性又是什么,如此,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农业采取土地分割、以户经营的方式。
农村是以原住地村民为主所形成的松散型组织。
农民所组成的家庭是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主要从事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经济单元。
从上面的基本事实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首先看农业。土地分割,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也不利于区域化的合理布局;以户经营的个体经济使村民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产业链的战略协同;同时,个体经济使资源、财富集中于个人,集体经济发展不足,则使村民各种社会福利无法保障。
再看农村。原住地由于承载历史,使得村民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基础;村作为一个组织单位,它本可聚合人心,进行合理规划,实现特定目标,但其此方面的功能却发挥不足。
对于农民,它的家庭是一个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单元,以此为基础的家庭具有传统家庭固有的传统美德,但它在市场经济中独立从事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却是大大的不妙,因其实力弱小,难抗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因其弱小,也没有与大公司抗衡的能力,所以往往成为高价商品的受害者;因其弱小,无力投资,因此,其劳动效率必然偏低;最核心的是,它的产品同质化很高,又缺乏高科技含量,又过度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其经常处于受掠夺的地位。
如何解决呢?
整体思路。以县域人民稳定需求为基础,以县域优势产业与产品的外部需求为依托,以县供销联社(集团公司)为支点,整合资金(涉农资金及县区内人民投资的农业农村发展基金)、资源(土地等)与产业链,优化农业布局,构建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产业链组织,统购统销统管,提升产业链系统效应,并以此促进本地经济发展,降低本地人民消费成本,实现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之目的。
对于农业,应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框架之内,在维护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以村为单位,将土地收归村集体,村集体在集团公司的统一规划下,种养相应的产品。产品经商品化后,定量免费给农民配送(此指生活必须品),按低于市场价的方式给区域内市民配送,按市场价对外销售,所得收益留于集团公司,用以发展区域内的集体经济。
对于农村,应以自然村为基础进行公司化改造,使其成为产业链运作上的一个点,同时,通过公司化改造的村,其可进行村组织、文化、社保、村容村貌等方面的系统规划并组织实施。
对于农民,在区域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应让有能力农民的自谋出路,有一技之长的联合起来,以集团公司为中介,批量进行劳务输出,剩下的可进县域集体公司就近工作。
附件2:以共享经济为核心,有效实现农业产业化框架思路
以共享经济为核心,有效实现农业产业化框架思路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关乎民生,那么,我国农业生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不妨看看陕西关中地区某农村的现状,以便追根溯源,破解问题。
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某个农村,有老两口子,种了五亩地,老两口子有一个儿子,儿子生有一子,由在农村的父母照管。
为了生存,儿子与儿媳外出打工,但收入也仅够维持生存。
在家的老父母,为了给孩子减轻经济负担,自己经营五亩地。
种麦前,老汉去县城买种子,卖种子的说这个种子好,你种上不用打药,虫子都不吃,而且产量稳定,老汉说:你们是行家,说好肯定好,就买了,结果买了转基因种子。
下来又要买肥料了,好在有人将肥料拉到村子里,虽然贵点,但却方便。
要种地了,当天晚上,老汉到村里有播种机的小王家进行了联系。第二天,老汉与老伴早早起床,将结块的6袋(每袋100斤)化肥打碎,两人吃力的抬上架子车,分两次拉到3块不在一处的地边,撒好肥料,又叫了一遍小王,这才种好了地。
第二年春天,麦子的长势还不错,但杂草也长出来了,拔草有些费事,听说用除草剂很方便,死了的草还能变为肥料。于是,老汉又去县城买了除草剂,卖除草剂的说:老哥,这打药需用喷雾器,您不能老借用别人的吧?老汉说:行,买一个。除草剂打过几天后,效果果然不错,草死了,但麦子依然长势喜人。
过了一段时间,麦子该浇水了,但天一直不下雨,老俩口心里真是发急,浇地吧,水费贵,而且有两块地由于水渠损坏了浇不上,老伴天天念“阿弥陀佛,老天快快下雨吧”!还真灵,老天真的下雨了。
收割的时候到了,老汉与老伴商量,趁咱们身体还硬朗,今年还是咱们自己收割吧,地也不多,收割机割太贵。也别叫儿子回来了,路费贵,也打搅娃的时间少挣钱。老伴同意,于是老两口自己收割、碾麦、扬场、晾晒、装袋、存贮,并将麦杆拉到家门外的空地上,打成麦杆垛以备来年的柴火烧。看着丰收的成果,老汉心里很高兴,对老伴说:咱们两年可以不挨饿了,还能卖些钱,也省得向孩子要钱,他也不容易。老伴说:光你知道心疼儿子,我也心疼。刚说完,老汉说:我怎么头晕的历害,说完,就倒在地上。老伴一看急了,拉也拉不动,叫人也不应,情急之下叫来邻居,邻居叫了车,赶紧拉到县医院抢救,经住院治疗,老汉总算脱离危险。出院时,医生对老汉说:你本身血压有点高,也上了年纪,以后可不能连续干吃力的活。回头又对老汉的儿子说:收割机收割也花不了几个钱,以后对你老爸好点。老汉说:不怪娃,是我自己觉得自己闲着没事,还能干,就自己干了。
出院后,儿子在邻村磨了几袋面,然后对父亲说:爸,我上班忙,您好好养病,面够您和我妈吃几个月了,别再想着省钱了,吃力活别再干了。老汉说:行,但我还想种玉米,地闲着太可惜了。儿子说:坚决不能种,买种子、买肥料、种地、浇地、挖玉米、包棒棒、晒干、包粿粿,自己再卖,人吃力不说,若遇天旱,钱就打水漂了。况且现在玉米价低,又卖不了几个钱,你图啥吗?再弄个病,你说咱以后的日子咋过嘛?老汉说:你说的对,但我一辈子爱吃玉米珍,要不,咱种半亩,够咱吃就行。儿子说:我离的远,工作也忙,到时候挖玉米回不来,给你钱,买点就行了,何必自己要种,真是想不通。老汉说:咱这村子,买个菜都不方便,咱村子种玉米的就不多,老买人家的,人家还吃不吃?儿子说:那你自己看,千万别太累。
来年春天的一天,天气晴朗,老汉心情很好,就去看自己存放的麦子,一看不好,有点发霉了,于是和老伴赶紧晾晒,晾晒之后,老汉对老伴说:去年刚打下麦子的时候,你说麦价低,要等等,现在我看不卖也不行了。咱留点好的,够咱们吃,剩下的全部卖掉,你看行吗?老伴说:行,你说咱这是啥命,又要贱卖了。
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出什么问题呢?
1) 陕西关中地区以家庭为单元的生产模式还未根本改变;
2) 农民固守产业链初端(生产原料)的地位还未改变;
3) 农民分享产业链利润(仅能获取原料生产收入)的愿望尚未实现;
4) 麦杆当柴火烧,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
5) 农产品质量(转基因、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令人堪忧,食品安全(他生产,你消费)现状还未根本扭转;
6) 农业生产成本偏高(农资与服务,农民只能获取零售价)的现状还未改变;
7) 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受掠夺(粮食价格相对平稳),承担市场风险(形成原料前,已货币化支付种子、肥料、农药、种植等费用,若遇天灾,则损失由农民自己承担)的地位没有改变;
8) 种地投入大,风险大,虽有国家补贴,但生产资料涨价,粮食价格相对平稳,种地成了无利可图的事情,于是土地撂荒成为普遍现象;
9) 保障农民、留守老人及儿童利益的长效机制(如何保障农民的稳定收入)还未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要生存,要吃饭,要米面油菜等生活必须品,为了维持其基本的生存,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他们的商品需求又成为商家赢利对象,于是其生活成本在不断提高;
以上就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危局之所在,那么,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下面所谈的以农产品为基础有效实施共享经济模式。
1) 通过土地共享(土地作价,入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整个完整产业链的股),增加农民收入,以解决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与农民利益的长久保障;
2) 通过农资与服务共享,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3) 通过企业共享,减少以农产品为基础的产业链整体投资成本;
4) 通过原料共享(小麦、玉米、麦杆、玉米杆等),打通以原料为基础的产业链,实现农民增收、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之目的;
5) 通过资金共享,筹集整个产业链发展所需运营资金,为投资人寻求稳定的投资渠道,同时拓展外部市场(外部投资者消费产业链产品),优化财富导向(国家各项涉农资金若投资于土地,则农民分享的利润就高,若投资于整个产业链,则各个产业链主体利益均沾),实现财富共赢(通过投资均等化);
6) 通过产品共享(你生产,你消费,他消费的方式),根除食品安全隐患;
7) 通过市场共享,降低市场风险---产业链所形成的产品优先卖给产业链各经营主体及县域人民;
8) 通过利润共享(与产业链上的各经营主体、消费者共享利润),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共生经济模式),保障产业链上的各经营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同时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并以此确保市场的稳定性及县域人民生活的稳步提升。
以下是以关中地区2019-12-31的数据为基础,根据“农业测算表”,农业项目在不同运营情况下的利润测算情况:
1) 农民自营:保持现在的经营状况不变,农民种一亩小麦,产粮800斤,国家补贴100元,800元承包费(按现在市场价算),每亩生产成本500元,小麦收购价1元计算,不种玉米,每亩每年亏损300元;
2) 公司运营,生产原料:一年种两料,只种小麦与玉米,收割后直接卖掉,每亩每年盈利16元;
3) 公司运营,形成初级产品:一年种两料,只种小麦与玉米,将小麦加工成面粉,将玉米加工成玉米珍,每亩每年盈利1296元;
4) 公司运营,形成深加工产品:一年种两料,只种小麦与玉米,将小麦加工成面粉,面粉做成面包。将玉米珍加工成玉米饼干,每亩每年盈利23819元;
由此可见,以农产品为基础所形成的全产业链共享经济模式,可有效破解我国农业生产之危局。
当然,在这个破局的过程中,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整体产业链谋划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载体,构建集团化的供销与监管平台,以共享经济为模式,整合产业链,构建利益共同体,以土地共享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同时拓展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以农资与服务共享的方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企业共享的方式减少产业链的投资资金,以资金共享提供产业链运营所需资金,以产品共享的方式确保食品安全,以市场共享的方式稳定市场,以利润共享的方式构建稳健的生态系统等。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运作应以县为单元,政府应组建以县全民性质为主体的集团公司,并通过构建供销平台来实现供销、产业链整合及企业监管事宜,集团公司应严格实施公司化运营,并将利润的绝大部分返还产业链投资、生产与消费主体,这样,公司才能稳定而持久的运营下去,并使县域人民受益。
这样运作的好处是什么呢?
1) 为留守老人、儿童提供便利,一个电话或一条信息,所需商品便配送到家;
2) 实现土地综合利用,杜绝土地撂荒现象;
3) 保障农民长远利益,为农民分享农产品全产业链利润提供了通道;
4) 通过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同时降低其全产业链运营成本。
5) 通过麦杆、玉米杆的综合利用,打通以麦杆、玉米杆为原料的产业链,实现农民增收、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之目的。
6) 为投资者获取稳定利益提供了平台,同时解决产业链运营所需的资金问题。
7) 通过利润共享的模式,形成了稳定的消费市场,构建区域化的稳定生态系统,保障县域内公司持久而稳定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