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手都要硬”的两个思考

对“两手都要硬”的两个思考

Embed below code to your site

基础不变,精神方面的事也难改变。

  曾有一句名言,传播甚广。

  那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精神建设。

  到了当下,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句理论呢?

  单看GDP数据,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离不开十四亿人民的奋斗。

  但这几十年的发展,除去人口红利,除去矿产资源,除去土地资源,除去与五常打仗积累的国际威望,除去年轻人买房透支了二三十年,我们还剩多少真实水平?

  而另一方面,精神建设又有了何发展?

  要站在现实情况和思想高度两方面去看。

  一、站在现实情况去审视

  当下的精神建设还有哪些需要努力呢?

  缺少了理想之争,尽是激烈的利益之争。

  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践行“丛林法则”,如动物在丛林中厮杀,道德危机出现。

  生而为人,却时常感觉自己进入一个动物世界,为了不被同化,正拼命地挣扎。

  可丛林里的诡异动物让人心惊不已。

  一群动物跪着仰视白头鹰。

  白头鹰训完话飞走,一只邪笑的白猫到处乱窜,一只贪婪的黑猫和老鼠谈笑风生。

  披着羊皮的狼,满嘴的血腥味。

  冷血动物的蛇,不让人靠近。

  鸡鸭同舞,羽毛掉了一地。

  摇尾巴的狗,转头狂吠不已。

  光吃素的老牛,最后累倒了。

  被猫盯上的小鱼,挣扎几下就没了。

  被小鱼吃的小虾米,没谁去关心。

  很多人向动物看齐,人前扮高雅装君子,背后戴着动物面具对他人张牙舞爪。

  我站在河里的石头上,要何去何从?

  再往前是深水区,差一点忘了自己是一个人,会制造工具,要过也要造船搭桥过。

  社会上很多大道理被小道理颠覆。

  社会上很多本质被现象掩盖。

  多少人是浑浑噩噩和迷迷糊糊?

  多少人选择将就地度过一生?

  谨记钱学森的教诲:

  “一个国家的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以用十几年时间赶上去,但是如果社会风气坏了,就是几代人也难以恢复!”

  二、站在思想高度去分析

  需要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后来是以单干和市场化还是以集体经济作为方向来发展经济基础?

  我们选择了前者。

  市场经济运行下的社会,精致利己主义盛行,以利为导向,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

  为了利益,很多人可以出卖灵魂。

  人的灵魂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

  所以基础不变,精神方面的事也难改变。

  在这固有矛盾下,另一只手就难硬起来。

  第二个问题,经济建设与精神建设是并列关系呢,还是说是辩证关系呢?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语录简单传播像并列关系,但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也就意味着存在主次矛盾及其主次方面。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就一切要围绕发展经济来展开,个人就会以赚钱为中心。

  为了更快地发展经济,又提出了“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但有了一个中心,其他则变为次要。

  经济与精神出现冲突时,现实是,精神方面往往需要服从经济方面。

  特别面对特权,另一只手自然而然偏软。

  所以“严打”后,在精神建设方面,依然出现老人摔倒不敢扶,出现“为人民币服务”。

  如何解决这难题?

  很多人忽略了其辩证关系的两个内容:

  其一,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也就是说,经济建设与精神建设的矛盾主次方面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在特殊情况下,精神建设也可以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发展;其二,精神建设可以对经济建设起反作用。特权和拜金主义盛行,阶级就会出现固化,出现贫富差距,消费减少,这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

  作为领导者,要有解决这对矛盾的能力。

  经济发展是硬实力,精神文明是软实力,它们是一阳一阴。抓东西有时候不仅仅要用力紧握,还需要柔韧,也不仅仅要靠“严”要靠“打”,还需要从最根源去引导。

  提出的言与付出的行要对立统一。

  经济发展与精神建设要对立统一。

www.haizi.name

发现了错别字? 请选中并且点击Ctrl+Enter发送!

 

 

孩子、家庭、社会。

登陆投稿

免费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到下面的空格中,点击订阅,关注《海之子》的最新信息。